从拍卖看艺术品市场端倪

  大陆艺术市场 火红不再

  大陆前几年艺术市场特火红,艺术市场一日三市,有钱也未必抢的到好作品,所以艺术品价值扶摇直上,拍卖市场屡创新高,在高成交额下,艺术市场一片火红。但好景不常,反观这几年拍场市场,常常出现拖延付款或拒绝交割等情况,让拍卖公司出现隐忧!因此今年拍场出现量缩价跌,拍场惨剧再现,买气尽失,落差极大!

  以大陆龙头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微博)为例,2011年秋拍4.500余件,2012春拍商品总数3800余件,一口气减少700件左右,降幅十分明显,拍卖价钱也大不如前,投资者纷纷看坏2012,藏家纷纷减量观望,加上欧债问题未决,整体经济情势浑沌不明的情况下影响投资者投资意愿,既拖垮整体的拍卖市场。

  拍卖公司呆帐倍增

  由于市场的炒作加上经济不景气,近年来拍卖公司常出现买家再竞标过程得标后迟付甚至拒付款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造成各种呆帐不断的情况有增无减,让拍卖公司伤透脑筋;而拍卖公司为了稳定投资市场,硬把场子给做足、帐面漂亮,却出现外面好看内里虚的窘境。

  面对浑沌不明的欧债危机与投资环境,投资者深怕当砲灰,都持保留观望的态度,顿时昔日拍卖市场量价齐扬的荣景,至今已不复见,所以各家都在想应变对策、刺激市场买气。重整投资环境、强化拍卖制度,才能找回昔日荣景,建全艺术拍卖市场。

  重新定位 刺激买气

  由于国内外高密集的拍卖、低水平运作的拍卖公司比比皆是,一方面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此种状况下,导致市场游资及投资意愿骤减,当拍品数量减少之外,拍卖品的预估价格也应该重新思考、重新检讨。

  艺术品的订价及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必须熟悉历史成交价、市场占有率及作品质量、作品本身保存状况……等诸多考量,加上卖方委託的价值协商、咨询等做更详实的判断,预估价的订定对艺术品价值及艺术市场行情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拍卖公司更应该谨慎小心,才不会变成投机者炒作平台,让买家在评估价值与举拍时做出错误的判断,久而久之投资者会对市场失去信心。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