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文化名片三坊七巷:文化与商业的艰难博弈
除了北京故宫,有哪个城市会在闹市留下近600亩土地上的古 建筑?只有福州三坊七巷。 “……已经一千多年过去了,竟格局依旧,成为中国现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成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作家北北如是描述。自从2009年高票当选全国十大历史 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就成为福州乃至福建的文化名片。繁华背后,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从未停止——
端午节,福州市民抱着孩子到三坊七巷体验“点雄黄”的传统民俗。本报记者 闵凌欣 摄
游人眼中的是与非
6月23日,端午小长假,三坊七巷人潮涌动。
写午时书、点雄黄、洗兰汤浴……光禄吟台的端午传统民俗展示,吸引着市民,也吸引了台湾传统文化促进协会一行,他们打算将此作为重要材料收录报告。
湖北的郭小姐期望值很高:“这里集中出现那么多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真想看看他们生活的地方!”逛完一圈,郭小姐对明清建筑的严谨布局和奇巧匠艺赞不绝口,但也有点疑惑:“为什么名人故居里没有他们自己的东西?”
漳州的李萍在南后街星罗棋布的珠宝店、服装店、工艺品店盘桓了半天,买了两把牛角梳、几样台湾点心,吃了一碗鱼丸就准备打道回府了。记者建议她到坊巷间看看明清建筑,120元的套票价格却让她颇为犹豫。
“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看着南后街口的这副对联,北京的陈修直言:“那是以前的事儿吧?现在和琉璃厂还差一大截!字画裱褙店也没几家。”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主轴线,精英文化特色应该在这里凸显。可现在沿街卖小吃、沿河立酒楼,各地旅游区都能买到的低端工艺品,这里随处可见。一些坊巷建筑还出租作私家会所。”文化人雷先生担忧,浓烈的烟火味儿,会把这里的书香湮没。
专家:把握核心的精英文化
“协调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关键,是把握好三坊七巷的核心价值。”福建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岗峰说。
王岗峰认为,在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近代名人的聚集区”的三坊七巷,精英文化是主导文化。“这里的豪门打破 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出现许多名门世家。文儒坊的叶观国家族‘五世十二进士八翰林’;林翰世家‘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明代仅此一家。这里浓缩了 中国近代史,亦凝聚着福州文化的精华。”
然而,三坊七巷对精英文化的挖掘还有待时日。“能够把三坊七巷整体保护和修复起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但遗憾的是,海军司令蓝建枢故居成了闽都 民俗展览馆,凤池书院的林星章进士故居成了古家具展览馆,世代翰林的进士叶在琦的故居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上述做法作为权宜之计可以理解,因为名人 及其故居研究还相对落后。但长久之计,应把展览馆移到非名人故居,名人故居展示内容应与名人有关。对此,三坊七巷管委会也是认同的。”王岗峰直言。
专家们认为,应该尽可能依照《三坊七巷宣言》“尊重并保护其原生态建筑风格,从而保证城市文化的真实性、多样性、完整性与可持续性”,把历史上尤其明、清原生态建筑风格和当时生活原貌、风俗尽可能还原、统一起来。
历史上的南后街是以文化用品、古旧书店为主的一条街。清中叶以后,街上仅仅古旧书店就有20多家。还有笔墨庄、裱褙店、寿山石雕店、脱胎漆器 店、文物古董店、传统硬木家具店、生漆店、花灯店等等,盛况堪与北京琉璃厂比肩。“现在,南后街仅一家裱褙店,而书店还是亏损的。饮食店、食杂店、茶叶店 倒有30多家,还有星巴克、肯德基,有点像是文化杂交的商业街。”福州市社科联主席、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林山建议,三坊七巷应适当增加古旧书店和刻印、笔 墨、裱褙、古字画店等,缩减餐饮业和低端手工艺店,体现闽都文化街特色风貌。
专家们认为,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开发效益远远高于当前的经济价值,而且会持续增值。应以展示自身文化及社会贡献为己任,以最高的文化价值,为整个福州、福建谋取最高的经济效益。
历史如何延续?
“历史得到延续才是文化。我们一直努力让三坊七巷延续真实性和完整性,希望保有活态的文化遗产。”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矗说。
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亲自指导,将《福州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从普通的文物保护规划 升格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分成文保单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层次,实现从保护建筑单体、历史街区,到与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 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飞跃,被誉为是按照国务院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在国家文物局组织下进行的首次尝试。同时,还邀请名城保护专家罗哲文、郑孝燮、阮仪 三、王景慧等,全方位指导保护修复。
开发方案经反复论证,注重整体保护,以政府为主导,从社会效益出发,对文保建筑实施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修复。林聪彝故居 的梁柱被白蚁蛀空,便不露痕迹地墩接;为保护古榕的气根,特意腾挪近旁的假山;狴犴挂像散佚已久,找来林氏后裔和原住民,点滴回忆、还原。三坊七巷古建筑 壁画修复工程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
三坊七巷也力造文化氛围。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纷纷在此设立创作基地,越来越多艺术家、民间文艺家落地生根。
打造文化与商业完美结合的闽文化窗口,让游客体验人文、消费文化,是三坊七巷的目标。2009年南后街刚开街时,沿街店面无人承租,门市萧条, 许多商家持观望态度,但管委会并没有降低准入标准,而是组织民俗活动吸引商家。近几年,省、市已累计投入40多亿元,但仍面临巨大资金压力。为化解资金瓶 颈,管委会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不仅与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文物总店、福建非遗中心等政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还利用民间资金开辟各类展馆。如今,三坊七巷商 业格局比重为60.33%,招商项目以文化类(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商业类(工艺产品、旅游产品、服务产品、娱乐产品)、综合类(文化+商业)为主。 收入主要来自门票、房产租赁等,而支出则主要包括建筑维护、管理开支和公益活动等,收支基本持平。目前,三坊七巷的净产值超过30亿元。
南后街是否该还原成历史上原汁原味的文化街?林矗认为不现实,“明清时代,这里是士大夫和科举学子聚集地,文化需求旺盛。而现在,有几个人会来这里裱书画、淘古书?”他表示,今后要不断推出适合现代消费的文化业态。
“经营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能消费的物化文化,和坐而论道的理论文化截然不同!商业和文化怎么平衡,我们一直在上下求索。”林矗真诚呼吁社会各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建言”。
政策回顾>>>
保护历史文化名街
2008年4月2日,国务院通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作为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成为政策的适用对象,而三坊七巷荣列其核心保护区。
福州相应出台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三坊七巷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规划》等政策法规。
在《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保护对象包括三坊七巷和朱紫坊的传统坊巷格局和典型明清民居;三坊七巷的保护性建设,应保持其 传统空间格局、坊巷结构。对文物保护单位及明示保护的典型明清民居、名人故居、古园林和其他重要古迹,应按照保护性建设规划进行修缮、修复,修缮、修复工 作应与建设同步进行。
记者手记
保护,在渐进中成熟
保护历史文化名街,无论对于延续城市文脉,还是对于传扬历史文化,都是无可厚非的明智之举。
但如何保护的课题便再一次勾画出纸上到地上的宏远距离。
第一,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保护标准的递变性。对文物价值的认识、对保护标准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保护规划的制定,而这些认识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保护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变化。
第二,保护手段的先进化将推动保护目标进入更高层次。当传统工艺失传,很多修护保护面临断代危险,而高科技的发展又使“修旧如旧”得以实现。
第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影响着保护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权重。历史的螺旋式前进规律,决定了保护的重要性也存在阶段性特征,保护呈螺旋式前进也是必然规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从第一个十年的彻底破坏,到第二个十年“拆旧建新”的破坏性开发,再到第三个十年的保护性开发,便是明证。
但要使保护能够真正渐进,把握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表层价值与核心价值的辩证关系,掌握好保护手段和手法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对担当保护大任的“历史英雄”们而言,就成了一试身手的重大考题。
在三坊七巷的无门票时代,因人流量过大,许多文物被破坏。最后,管委会坚持“保护资源的最佳方式是有偿使用”,按照国家“二级以上文物允许收费”的政策执行“门票制”。如今,门票收益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资金来源之一,公众也从非议到渐渐接受。
且不论是与非,我们欣喜地看到,三坊七巷的保护在渐进式成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