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名家评说闵祥德的书法艺术
祥德同志持其法书一帧,铁划银钩,满纸龙飞凤舞,古气纵横。细观其用笔,点画分行布白,极尽草书之能事。盖已深得古人之奥,又能出于新意也。书数语志佩!
——钱松碞 庚申新春(1980年)
笔盛力遒开新面。
——陆俨少 1984年7月于上海
祥德君书有六朝人风格也。
——赖少其 1979年于合肥
书擅多体,尤精行草书,所作草书遒劲豪迈,直追魏晋之风。
——应野平 1984年于上海
闵君祥德,聪明好学,奋发有为,以英年之姿,长期对书法艺术努力不懈。植基于汉魏、晋唐各代碑刻,观摩磨练,功深力厚。用力既久,得前人书艺佳妙处甚多,卓然有成。故其所作篆、隶、行、草、正,各体皆备。健笔纵横,挥洒自如,潜心探索,兼擅著述。令识者共欣赏心佩,闻名中外,殊可喜也。
——黄养辉 1993年6月于金陵书舍 年八十有三
昔者孙虔礼称右军书太史箴纵横争折,今观祥德君之作风格有似焉。
——沈鹏 壬戊于京华(1982年)
我曾作论祝允明书法诗一首,“静如处子依窗叹,动若惊蛇入草滩”。闵祥德能效法古贤,作书不是一味地放,而是能放能收,能动能静,能巨能细,使其作品显得多姿多彩。
——刘艺 1993年平6月于北京
“千载迹多传一日,百年功正借三余”这两句诗,是邓石如对自己一生从事书法艺术的终结。我觉得这两句诗,对于我的艺友闵祥德的翰墨生涯,也是最合适不过的。
闵君成名较早,未到而立之年,即以奇纵之行草书著称於世。我是在1982年,有幸与闵君相处并成为莫逆之忘年交。当时,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荣誉。但是,闵君深知“艺无止境”,若要在艺术上有所大成,乃必须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的学养。一日,我们相聚一起谈艺论书,他以我为知己,向我倾泻大志。别后,闻闵君终日埋头苦修,一心治学,我深为赞许焉。
自此以后,经过十余年,闵君书学大进。笔墨日益老练,已从“险绝”而逐渐趋於“平正”。尤为可贵的,是在这十余年中,从事书法理论研究,旁搜广涉,已出版著作近十部,为普及书法知识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已成为国内和海外公认的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我对闵君获得卓越成就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深为了解,至为感动。当闵君嘱我为其《书法集》作“跋”时,乃欣然应命。为赏其才,祝其成,更赞其志,故识数语於书后。
我在1991年《与友人论诗书修养》中有两句诗:“人真无欲诚非易,书到成名亦大难”,现在即以此句,奉献“醉墨斋”主人,并作为这篇“跋”的结束语。但不知书坛同仁特别是青年书友以为然否?
——刘夜锋 1993年7月10日
闵祥德先生近来在江苏美术馆展出他近百件书法精品力作,正草篆隶齐全,个人面目迥异畅达,风格独树一帜,惹得众人驻足观赏良久,并纷纷留影。
闵先生是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后被调往南京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授。我早就久仰闵先生大名,此次展览对先生更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书法集中沈鹏、刘开渠、谢稚柳先生先后都给他题了签。他著作等身,热心于书法研究与理论普及,在教学岗位上苦心耕耘。他长年劳作,香烟将左手熏得焦黄,笔将右手磨出老茧,换来了学校师生的爱戴,创作上的丰收,学术上的成果,换来了国务院特殊津贴,换来了无数令人羡慕的成就。
我们是同道,对闵先生现取得的一切,我真心祝贺,也作自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