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成功“申遗”经验:考古研究有“硬货”
为什么是它?——揭秘元上都遗址成功“申遗”经验
北京时间6月29日深夜,从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传来喜讯――我国申报的元上都遗址经大会审议,一致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宣告诞生。
“申遗”绝非易事,在中国乃至世界众多的文化遗址中,元上都为何能够脱颖而出,一举闯过“申遗”大关?
考古研究有“硬货”
|
“16年的辛苦没白费。”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王志诚说,早在1996年,自治区就成立了申遗领导机构,并组织考古专家对元上都进行勘察调 查,整理出大量历史资料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揭开忽必烈称帝前“龙兴之地”元上都遗址的神秘面纱,自2004年,当地政府先后与相关学术部门联合召开了5 次国际性研讨会,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
王志诚说,考古研究发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金莲川草原的元上都遗址,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全球普遍价值。
公元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忽必烈,命汉族幕僚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河北“选地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 平府”,为忽必烈藩王驻所。1260年,忽必烈在此称汗,将其作为临时都城;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正式定为元朝都城。1267年,大都(今北 京)建成后,蒙元帝国实行以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的“两都巡幸制”。
《马可·波罗游记》使元上都闻名于世界。由宫殿、草原、森林、溪流构成的梦境中的上都,当时在西方国家被称作Xanadu,在英美的《韦伯英语 大辞典》中被单独列为词条;欧洲天文学家还用它命名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几百年来,Xanadu成为欧美人士描绘神秘美丽地方的形容词。
王志诚说,当时,许多影响世界和中国的重大事件都在此发生。例如,元朝包括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木尔、元武宗海山等6位皇帝在这里登基;忽必 烈在上都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从而创立了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260年7月,忽必烈下令在上都 发行纸币,使金属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此后世界其他国家也开始发行纸币。
历史遗存保“真实”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说,元上都的申遗成功,与历史遗存的完整性、真实性密切相关。
王大方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元上都遗址就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效保护。目前,元上都遗址遗产区面积25131.27公顷,包括整体格局清 晰、保存完好的上都城、关厢、防洪渠、墓葬群等遗址遗迹;缓冲区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 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观在内的遗址环境。
尽管1358年至1368年间上都毁于元末农民起义的战火,明代初期的1430年之后废弃为遗址,但几百年来,当地人民一直尊称上都遗址为佛教 寓意的“兆奈曼苏木”,即一百零八座寺庙之意。元上都城址周边的群山峰顶上,分布着许多人工垒起的石堆,蒙古人称之为敖包。当地蒙古族群众每年都要定期祭 拜敖包,这是草原民族传统的山岳崇拜习俗,与“背山面水”的元上都遗址在精神层面上有着密切联系。如今,蒙古族群众每年在草原上举办那达慕大会,男子酷爱 赛马、摔跤、射箭等竞技活动,也是生存在元上都的先民在民族精神文化方面遗留至今的传统。
2009年至201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局部考古勘探和发掘。文物考古发现,元上都从明代至今长期处于自然保存状态,除少量修缮活动,基本没有出现人工干预。
精心提炼“特殊性”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指挥部了解到,元上都申遗成功,与申报过程中“国际惯例”操作方式和精心研究提炼出的元上都“特殊性”有着极大的关系。
元上都申遗过程中,并未做大量的“造势”宣传工作,只是组织专家学者按照国际惯例整理资料,一步步严格履行申报程序。
“深层次提炼申遗项目的特殊性至关重要。”参与元上都申遗文本起草工作的内蒙古文物局原局长刘兆和说,我国专家在大量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最终确定 了元上都申遗的四大理由。包括它是“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游牧文明与“背山面水”定居的农耕文明融合的典范,这是世界都城史上绝无仅有的;它见证了曾经纵横 欧亚大陆百年的蒙元帝国的兴衰;它也是导致亚洲宗教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13世纪“佛道大辩论”的场所;它还与引发欧洲“大航海时代”的《马可·波罗游记》 有着直接关联,其作为梦幻花园Xanadu文化符号的原型,在当今世界的文学、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有关人士表示,具有广博考古研究潜力的元上都遗址,仍需加倍保护,让这“草原古都”散发更加迷人的魅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