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市文化另一面:活化文物保育生态
中新社香港6月22日电(记者 邢利宇)1100平方公里的香港,林立的高楼大厦外,40%都是绿地,市区占地不到四分之一。在位于中环的候任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梁振英热忱地介绍着香港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从这儿坐车不到20分钟就能到海滩,20分钟也可以到郊野公园。我家住在山顶,从这儿开车十分钟,家里院子不大,但能看到树蛙、狸猫,还有松鼠……”
梁振英的介绍令人羡慕。说起香港的生物多样化,高级地质公园主任杨家明博士更为专业:“香港约有植物3100多种,鸟类约500种,占全中国鸟类总数三分之一以上。100多种两栖动物和爬虫类动物,230多种蝴蝶……地方比英国小,物种却比英国多。”
而这些,都依赖于香港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从30年前就开始做保护地了”,杨家明指着香港地图说,“所有绿色的地方都是保护地。不仅花钱保护,还有法律保护,有执法人员巡逻。”
香港已有24个郊野公园和22个特别地区供保育、消闲,四个海岸公园和海洋保护区,平均每年有1200万人次到郊野公园远足、露营、野餐等。目前,特区政府已把环保产业列为六大优势产业之一,2011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有5亿元港币用于扩大环境保育基金。
“香港是一个健康绿色的大城市,希望我们的保育工作能让游客看到香港的另外一面。”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局局长邱腾华说,最好的海港、保育很好的天然景观,“这是城市面貌的特别之处。”
除了自然环境的保育,文物保育也日益受到特区政府和民众的重视。“活化”历史建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活化,就是为历史建筑寻找一个新生命,给它新用途,赋予新生命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解释。
位于九龙旺角荔枝角道119号的雷生春堂,就是这样一座有新用途的老建筑。1931年落成的铺居大宅,是雷氏家族私宅。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家族成员人口渐增并相继迁离,至70年代大宅空置。
2000年,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评定雷生春堂为一级历史建筑,雷氏后人为保存故居并回馈社会,决定把雷生春堂捐予政府。2008年,香港政府将雷生春堂纳入第一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香港浸会大学最终成功获选,改建雷生春堂为中医药保健中心。2012年4月,雷生春堂正式“活化”投入面向公众的服务。
据林郑月娥介绍,现在香港已完成或正进行的活化项目18个,包括北九龙裁判司署“活化”为萨瓦纳艺术学院、由大澳警署变身的大澳文物酒店、前荔枝角医院平房改建的饶宗颐文化馆等,涉及投资超过50亿元港币。
为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和加强市民对保育的兴趣,多个活化项目都设立了开放日、导赏团,据估计有超过30万人次在这数年间参加相关历史建筑开放日和导赏团。
“一个进步的城市,必定重视自己的文化与历史,并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城市生活体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曾说,“近年香港市民表现出对本身生活方式及文化的热爱,我们对此要加倍珍惜。”
与此一脉相承,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也在参选政纲中提出新设立文化局议题。
香港亚洲大都会徽标上,一条彩色“港龙”乘势而飞。随便问一个港人,他都会颇为自豪地介绍,那蓝、绿、紫色的龙身,分别代表蓝天、绿地与狮子山精神,是这个大都会的“另一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