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痛觉艺术:当代艺术新试验活动

  痛觉是生命有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预警,而不是对身体的无端折磨,它是一种善意,而不是恶意。只有知晓痛觉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爱惜生命和尊重生命。反之,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痛觉必然会变得迟钝和麻木不仁,这应该是一种最危险的疾病。  

  也许是因为南京的历史过于沧桑,这使得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总是对自己的生存处境特别敏感,尤其是对于身边出现的危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这一切在南京的艺术家、文化人表现的作品中都十分突出,或哀叹、惋惜,或呻吟、呐喊,而这一切又无不与他们的敏感痛觉有关。  

  本次展览以“痛觉”为主题,也正是为了强调南京这座城市所特有的疼痛感,也正因为这些“疼痛”才使得大家总是忘不了反思、抵抗和批判。本次参展的艺术家都生活在南京多年,并与南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大家聊起在南京的生活时,每一个人都有不止一次关于“疼痛”的深刻记忆。   

  在这次参展作品中罗隶和孙大量关注的都是“伤口”,郭海平展示的是他“肺痛”的诊断影像,刘健放映他自编自导自绘的动画故事片《刺痛我》,刘绍隽制作了“折叠的五角星” ,黄药展示的是“离开肉身的皮肤” ,王希滢在她的胸口现场刺“南京 南京”字样,吴梦娇展示的是她《无数的痛》,三毛展示的是她“二十年前的记忆”等。

  展展览场地:南京药艺术馆

  展览开幕时间:2012年6月23日下午3点

  展览时间:6月23日-7月23日

  策展:黄药

  学术主持:郭海平

  特邀艺术批评:陈晓峰(微博)

  参展艺术家:成勇、罗隶、郭海平、孙大量、刘绍隽、刘健、黄药、郑俊龙、王希滢、周先峰、吴梦娇 、三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