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屯考古:比对千余碎片 拼接青花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贵阳晚报消息 17日,记者在遵义市海龙屯考古发掘现场看到,考古队员正在试图“拼凑”出完整的明代官窑瓷器。此前,他们已从数公斤瓷器残片中,挑选出了上千块可能修复出完整瓷器的碎片。

    20多天前,考古队在清运海龙屯“新王宫”一处房屋遗址堡坎下的瓦砾堆时,发现有大量瓷器残片。这些瓷器碎片绝大多数只有指头大小,但也有相对完整的碗 底、杯底等,有的上面还有“大明宣德”、“万历年制”等字样。考古队认为,这些做工精良的瓷片为明代官窑制品,可能曾是播州最后一任土司及其家眷、下属的 生活用品。“我们打算利用这些碎片,尽可能修复出一些完整的器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说。

    据介绍,考古队从5吨多瓦砾中,初步筛出了数公斤瓷器残片。接着,又一块一块地对比,找出断面、花纹、材质、工艺等吻合的残片,开始小心“拼凑”瓷器。不过,碎瓷片太多,对比工作量太大,修补进度十分缓慢。

    记者在考古队的简易工棚中看到,目前修复得最好的瓷器,是一个明万历年间的青花瓷面碗,对它的修补工作仍在进行。据介绍,这件瓷器上除有“福如东海、寿比 南山”字样,还有八仙图案,考古队认为其出自江西景德镇,可能为官窑烧制。“目前最大的难度,是在成百上千块碎片中,找到缺损的部分。”李飞说,对于修复 出几件播州土司生前用物,大家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些瓷器完好时,应是放在一起的,尽管在战火中被垮塌的房屋压成碎片,但碎片多数都保留在原地。”他说。

    据介绍,人们在博物馆展厅中看到的很多珍贵文物,都是修复出来的。而修补一件文物,根据其损坏程度、材质等,耗时少则数天,多则数年才能成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