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遗骨考古发现:几块骨头引发的悬案

  6月初,一场由来自北京、山西的23名专家出席的旅游开发鉴评听证会在山西省临汾市下辖的一个小县举行,专家们就当地的考古遗址、文化民俗进行交流,目的是为了开发当地一座名为人祖山的大山的旅游业。会后一条重量级新闻横空出世——人祖山发现“女娲遗骨”,人祖山所在的山西小县吉县在舆论的口水中变得众人皆知。

  在常识概念中,女娲是一个神话形象,而非真实存在的人,既然不是真实的人,又何来遗骨呢?太多的悬念让这则新闻变得充满变数,是人为炒作还是另有隐情,让我们赶快走进人祖山一探究竟。

  三十年前 这里曾现人类遗骨

  引起轩然大波的,是几块从吉县人祖山山顶的娲皇宫里找到的人类头盖骨碎片。

  人祖山离吉县县城仅一个小时左右车程,从山下到山顶还要一个小时的车程。盘山的土路仅有一车道,放眼望去,公路蜿蜒不见尽头,车辆驶过,黄土漫天。距离山顶的最后几百米只能步行,沿着树荫下的陡坡一路前行,眼前首先出现的是一片抗战时搭建的工事,部分坍塌,墙砖散落。

  两段工事的掩体墙之间,留有一个入口,正对着的便是伏羲庙,娲皇宫则位于伏羲庙的左后方,顾名思义,这两座庙分别供奉着伏羲和女娲。两座庙都已破败得相当严重,除了主体建筑还算完好,庙堂里的雕塑东倒西歪,残破不堪,娲皇宫内的女娲雕塑已被移走,只有女娲的头像立在墙边。

  其实,因为早在几十年前,这里就发现过人类遗骨。1982年,附近村子的几个小孩子在这座庙里发现过两个木盒子,孩子们很害怕,从此再没敢上山,直到1984年,吉县文物普查人员上山,发现了人类遗骨。

  据当年的吉县文保所所长阎金铸回忆,当时,他参加了由时任副县长原发宪带领的考察队进入人祖山,攀上海拔1742.4米的人祖山主峰后,在娲皇宫中的女娲神像下发现了一个盗洞,遗有一个已经破裂成几片的小木箱,地上还有一块黄绫子。一些发红的黄色骨骸散落在黄土中,经清理,一共约有20多块,可辨认的是头骨、指骨、脊椎骨、肋骨等。木箱经过拼对,大小长约30厘米,高宽25厘米左右,木箱上有墨书,阎金铸回忆了当时盒子上写的是:“大明正德十五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留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留下。”当地学者告诉记者,墨书中提到的“金山寺”就是现在的娲皇宫,在县志中有明确记载,娲皇宫是在金山寺被毁后原址重建的。

  当时在原发宪的指导下,阎金铸将木箱拼接好,将散落的骨头重新放入木箱,然后放回盗洞。过了不久,有人来文保所报告称刚埋好的遗骨又被刨出来了,文保人员调查后发现,破坏文物的是当地一个神志有问题的人。

  这些遗骨现在已不知去向,阎金铸说,当时认知程度还是有限,并没有对这些遗骨的来历做更多设想,因而当时也没有将骨头取回保存。

  旅游公司 数亿元投资人祖山

  2011年,吉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发展旅游业,目光锁定了人祖山,并开始组织专业人员对伏羲殿和娲皇宫进行文物清理。从2011年8月13日到10月9日,考古人员共清理出了分属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五个历史时期的291件(套)遗物,其中在娲皇宫共清理出彩塑3尊,木函残片15块,牲骨,还有人的头盖骨残片。

  所有考古发现中,人们最关注的是这几块骨头残片,它们为什么被放在女娲塑像下?到底是哪个年代的骨头?县里和景区开发的投资方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致决定将骨头送到权威机构去检测。“考古队把骨头送到了北京大学去检测,结果是今年3月出来的,显示这两块骨头距今约6200年,听到这个消息,全县都很兴奋。” 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耿世文说。

  2010年,吉县政府与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人祖山开发的合同,耿世文任董事长,根据合同,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总投资将达到7.28亿元人民币。但从签订合同以后,耿世文没有急着动工,而是组织了一个团队,上山考察,寻访专家,想更多了解人祖山。

  带着这样的检测结果,耿世文去了北京。“我们去北京见了专家,见了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故宫(微博)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神话暨民俗学家王增永等人,他们都认为,这个检测结论是可靠的,张柏老师告诉我,这样的检测机构全球只有8家,中国就北大这一家,检测结果是可信的。”耿世文说。

  在传出发现“女娲遗骨”消息的同时,公众还看到了一支超豪华的专家阵容,参加6月初召开的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评鉴听证会的共有23位专家,张柏、李文儒、王增永均到场,此外还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兰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付清远等众多专家学者。加之耿世文的另一个身份被公开,他是洪洞舜风煤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煤老板”,一个煤老板和一群权威专家召开一个研讨会,却得出了一个如此荒谬的结论,于是有了“绑架考古”、“收买专家”这样的联想和质疑。

  “我从北京回来以后,抱着很慎重的态度,组织了一场临汾专家的座谈会,专家们觉得人祖山的文化很值得研究,但是他们自感学识不够,希望请更高级别的专家来研讨,于是我又组织了13位山西省的专家来论证,省里的专家跟临汾市的专家是一个态度,希望组织国内专家论证,这才有了这场23位专家参加的听证会。”耿世文说。

  骨头本非核心

  会议结论跑题

  这一场专家听证会,其实原本不是围绕着这几块骨头进行的,甚至没有太多专家在意这几块骨头。“没人讨论过这几块骨头,根本不是个话题。在我看来,当地召开这一场听证会是因为他们现在面对着这么丰富的遗产,他们想保护好,也想做经济创收,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来询问我们的意见。说是旅游开发其实也不是很准确,我觉得应该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的探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说。

  记者查看了当天的会议纪要,也确实没有任何一位专家给这两块骨头的归属下过结论。“女娲是个神话人物,这是目前妇孺皆知的,谁会下这个结论?可以做猜想,但缺乏实证。”李文儒说。“会后张柏老师跟我说过,这几块骨头到底是谁的,应该永远是个谜了,他觉得这样挺好,有个猜想的空间。”耿世文说。

  当天到场的还有16家新闻媒体。专家们开完了听证会各自回到工作中,他们以为这场听证会就这么结束了,却没有想到一篇新闻通稿发出后,这场听证会便变成了一场“考古闹剧”的序幕。文/摄 见习记者 顾明君

  部分资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