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承诺溢价45%回购红木家具能否结善果

  近日,某红木企业承诺购买家具自付清全款满四年起,都可在家具未受到损坏、污染且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溢价45% 回购。一石激起千层浪,此番重启回购模式,能否结出“善果”?

  健全回购机制有利行业长远发展

  回购理念诞生于金融领域,如股票回购、债券回购、融资融券回购等。如今,黄金、钻石等都建立了完善的回购机制,甚至一些奢侈品皮包、手表、服饰等也能回购。红木家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珍稀程度堪比黄金,为什么就不能回购呢?更何况建立“内循环”机制有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其一,家具回购契合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红木生长周期至少须数百年,而我国并非红木主要出产国,所需原材几乎全靠进口,产材国限制出口措施加剧了国内红木行业的“泡沫化”生存状态。回购,能节约原材和人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木荒”与价格不断飙升的“虚热”。

  其二,家具回购打通了旧家具变现的渠道。红木家具值得收藏并有巨大升值空间,但现实生活中仅有少量红木家具通过拍卖、典当方式来变现。溢价回购,则让消费者白白使用若干年后还能选择“低吸高抛”,让家具自身的价值空间得以回归。

  其三,家具回购甚至能成为企业的“第二生产力”。企业回收的红木家具,经过细致处理后可以继续销售。家具经过几年使用,会慢慢形成一层包浆,更有光泽、更耐看,也更受收藏爱好者青睐。

  如何夯实家具回购的基础

  既然家具回购是一项双赢的举措,那么实施数年来为何没有结出“善果”?笔者认为,关键还是溢价回购的承诺难以兑现,消费者面临“回购无门”的窘境。夯实回购的基础,需要主流企业、监督机构共同参与进来,才能把这件利民利己的好事真正办好。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回购要想走向成熟,必须建成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机制、监督执行机制等。企业,作为“运动员”,固然是构成回购市场的主体。但谁来充当“裁判员”?回购的游戏规则怎样制定?裁判是否能公正执法,将严重违规的运动员红牌驱逐?如果出现“黑哨”,谁来制约裁判?只有上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家具回购才能真正走上正轨。

  其次,参与回购的企业主体须成熟。成熟,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生理”成熟,即企业具备兑现溢价回购的能力,有相当的规模以及严格的工艺流程,并能坚守品质标准。“心理”成熟,即企业的回购不是短期行为或噱头,只想着把家具价格炒高后出货,而是在保证明价、溢价前提下回购。以往,红木家具回购企业良莠不齐,很难撑到承诺兑现之日。惟有将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红木家具的回购才能实现与市场的“无缝拼接”。

  最后,应建立合理的回购价值体系。红木家具回购溢价多少,溢价的依据是什么?眼下,这些都由企业决定,走上正轨后必须建立起科学的价值依据。

  来源:亚太家居网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