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2012-06-19 00:00:00 来源:国家文物局 已浏览次
陕西省文物局将今年“5•18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期间确定为“文化遗产宣传月”,围绕两大节庆活动主题提出了“传承中华文明,共建精神家园”和“文化遗产驱动社会发展,引领时尚生活”的口号。陕西文物系统充分发挥文物大省的资源优势,组织全省文博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物法规和文物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前,省文物局就宣传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准备,专门下发了通知和方案,明确了省、市活动主(分)会场和宣传活动内容,对宣传活动、演出活动和新闻报道进行部署,对活动所需资料、器材、经费进行充分准备。
据统计,在“文化遗产宣传月”期间,陕西文博单位举办各种宣传活动280余场次、散发宣传资料10万余份,开展其它活动240余次、举办公众文物义务鉴赏活动50余次,举办知识讲座80余次。
驻陕50余家媒体先后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央视和陕西广播电视台联手对秦陵陪葬坑的直播报道产生了巨大影响,央视“新闻联播”两次对秦陵考古发现进行报道、一次对汉阳陵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考古活动进行报道。
成功组织系列有社会影响的活动。汉阳陵青少年模拟考古实践基地揭牌并启动,这是由陕西省文物局创立、省教育厅批准挂牌的首家青少年考古实践基地,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省文物局启动“文物惠民——百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活动,西安、榆林市举办“百万中小学生爱上博物馆活动”,汉中、渭南等市分别举办各类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活动。
一批博物馆建成开放并推出新展览。汉中市博物馆正式挂牌,陕西汉唐古代石刻博物馆、西安青龙寺遗址博物馆、高陵钱币博物馆和安康大河金少堂民俗博物馆、花园民俗文化展馆正式开馆,安康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延安市举行边区政府陈列布展剪彩仪式和西北局开工仪式;陕西历史博物馆分别举办了《青海省热贡艺术馆藏珍品大展”》、《殷墟宝藏——商王都珍宝展》,西安半坡博物馆和上海嘉定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国科举文化展》,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于右任书法精品回乡展》。
促进一批重点工作向前推动。召开“全省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表彰大会”,斥资百万对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省文物局分别与汉中、延安市政府签订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秦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文物局邀请著名规划大师韩骥讲授“西安古城保护”讲座。
针对青少年开展博物馆知识宣教活动。秦陵博物院联合西安临潼区妇联组织韩峪中心小学165名留守儿童到院参观,并为242名学生送去260余册科普图籍,开展“孩子眼中的秦俑”亲子绘图活动;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小小历史剧•伴我度六一 ”活动,西安博物院举办“博物馆之夜音乐会”和古代服饰展示体验活动。
推出一批惠民服务。文博单位与媒体合作,推出四场民间收藏免费鉴定;咸阳市文物部门与媒体合作,推出“保护帝陵,我们在行动”活动;省考古研究院与媒体合作,在高陵县杨官寨遗址共同举办“城市记忆——暨杨官寨史前城市与文物保护”体验活动;文博单位还设立咨询台请专家解答观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免费放发宣传资料、图册和报纸;省文物局向中小学生免费赠送《陕西历史文化遗产读本》(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图书。
组织媒体进行专题宣传。省文物局在《陕西日报》以“让文化遗产引领时尚生活”为题推出整版报道、在《三秦都市报》以“解读文化遗产引领时尚生活的? 陕西样本’ ”为题推出整版报道;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于“文化遗产日”当天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让文化遗产成为西安发展的新驱动”;咸阳市文物部门在《华商报》用五个半版推出汉唐帝陵保护宣传;渭南市与媒体合作宣传展示近几年文物保护成果和重要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文物工作连获殊荣。在第十届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中,陕西省文物局编写的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之《地上地下的秘密》儿童版被评为“十佳图书”,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写的《馆藏唐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报告》和《唐墓壁画珍品》被评为“优秀图书”;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承担的福州市“三坊七巷”古建筑壁画保护修复工程获得“全国十大维修工程”榜首;陕西推荐的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入选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结果中名列第六、在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中排名第三,该馆日前还获得2011年度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展示推广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参加省首届全民健身展示大会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获得二等奖,秦陵博物院参加健身秧歌和健身排舞两个项目比赛分别获得三等奖;西安碑林博物馆在西安市AAAA级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排名第一。
秦陵陪葬坑考古获重大收获。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至今年5月已出土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310余件组,揭露陶马3组12匹、陶俑102余件,清理战车2乘、战鼓2处、兵器柲10处、弓弩箭菔12处和漆盾1处,另有木、席、夯窝等建筑材料的朽(痕)迹多处。去年6月启动百戏俑坑第二次发掘以来新发现陶俑30多件,这些陶俑与宫廷杂耍、表演有关,色彩、纹样、姿态和手势超出此前出土的陶俑类型;陶俑举止神态各异、滑稽可笑,有的像持竿者、有的像角斗士,明显呈现“百戏”特色。秦陵博物院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科研工作以学术研究为目的,通过发掘陶俑数量大为增加,陶俑类型极大丰富,陶俑彩绘更加丰富,陪葬品类型有所增加。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陵陵寝建筑遗址、秦陵K9901等发掘,对认识、解决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制度、陵寝制度、陵墓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了该院的展示形式,使秦陵遗址公园展示呈现多样化和科学化。
秦陵考古直播将文化遗产日活动推向高潮。省文物局、秦陵博物院与央视、陕西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展“秦陵新发现”直播活动; 6月8日至10日,央视在新闻频道、四套(国际频道)、九套(英语频道)先后进行12场直播20余场次转播,播发《兵马俑第三次大规模发掘 谜团待解》等20多个有关片子,央视各档新闻节目几乎都播发了有关报道,央视《新闻联播》两次播发消息;央视现场直播被多家国际媒体转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良好影响。这次直播节目播出数量之多、密度之大为近期央视之最。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频道(电视)和陕广新闻(广播FM101.8兆赫)同步持续对秦陵新发现进行重点报道,直播电视平均收视率达到1.52,是日常平均新闻收视率的2.3倍,广播收听率创当月新高。新华社、中新社、中央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国内其它省市主流媒体进行跟踪报道;陕西日报、华商报、西安日(晚)报、三秦都市报等20余家陕西媒体第一时间在头版头条报道或头版大图标题提示、内文用整版或几个半版进行连续报道;各类大型网站、微博对此进行跟踪转载,网络搜索转载多达65万余条。(陕西省文物局 屹夫)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前,省文物局就宣传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准备,专门下发了通知和方案,明确了省、市活动主(分)会场和宣传活动内容,对宣传活动、演出活动和新闻报道进行部署,对活动所需资料、器材、经费进行充分准备。
据统计,在“文化遗产宣传月”期间,陕西文博单位举办各种宣传活动280余场次、散发宣传资料10万余份,开展其它活动240余次、举办公众文物义务鉴赏活动50余次,举办知识讲座80余次。
驻陕50余家媒体先后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央视和陕西广播电视台联手对秦陵陪葬坑的直播报道产生了巨大影响,央视“新闻联播”两次对秦陵考古发现进行报道、一次对汉阳陵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考古活动进行报道。
成功组织系列有社会影响的活动。汉阳陵青少年模拟考古实践基地揭牌并启动,这是由陕西省文物局创立、省教育厅批准挂牌的首家青少年考古实践基地,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省文物局启动“文物惠民——百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活动,西安、榆林市举办“百万中小学生爱上博物馆活动”,汉中、渭南等市分别举办各类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活动。
一批博物馆建成开放并推出新展览。汉中市博物馆正式挂牌,陕西汉唐古代石刻博物馆、西安青龙寺遗址博物馆、高陵钱币博物馆和安康大河金少堂民俗博物馆、花园民俗文化展馆正式开馆,安康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延安市举行边区政府陈列布展剪彩仪式和西北局开工仪式;陕西历史博物馆分别举办了《青海省热贡艺术馆藏珍品大展”》、《殷墟宝藏——商王都珍宝展》,西安半坡博物馆和上海嘉定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国科举文化展》,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于右任书法精品回乡展》。
促进一批重点工作向前推动。召开“全省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表彰大会”,斥资百万对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省文物局分别与汉中、延安市政府签订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秦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文物局邀请著名规划大师韩骥讲授“西安古城保护”讲座。
针对青少年开展博物馆知识宣教活动。秦陵博物院联合西安临潼区妇联组织韩峪中心小学165名留守儿童到院参观,并为242名学生送去260余册科普图籍,开展“孩子眼中的秦俑”亲子绘图活动;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小小历史剧•伴我度六一 ”活动,西安博物院举办“博物馆之夜音乐会”和古代服饰展示体验活动。
推出一批惠民服务。文博单位与媒体合作,推出四场民间收藏免费鉴定;咸阳市文物部门与媒体合作,推出“保护帝陵,我们在行动”活动;省考古研究院与媒体合作,在高陵县杨官寨遗址共同举办“城市记忆——暨杨官寨史前城市与文物保护”体验活动;文博单位还设立咨询台请专家解答观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免费放发宣传资料、图册和报纸;省文物局向中小学生免费赠送《陕西历史文化遗产读本》(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图书。
组织媒体进行专题宣传。省文物局在《陕西日报》以“让文化遗产引领时尚生活”为题推出整版报道、在《三秦都市报》以“解读文化遗产引领时尚生活的? 陕西样本’ ”为题推出整版报道;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于“文化遗产日”当天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让文化遗产成为西安发展的新驱动”;咸阳市文物部门在《华商报》用五个半版推出汉唐帝陵保护宣传;渭南市与媒体合作宣传展示近几年文物保护成果和重要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文物工作连获殊荣。在第十届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中,陕西省文物局编写的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之《地上地下的秘密》儿童版被评为“十佳图书”,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写的《馆藏唐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报告》和《唐墓壁画珍品》被评为“优秀图书”;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承担的福州市“三坊七巷”古建筑壁画保护修复工程获得“全国十大维修工程”榜首;陕西推荐的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入选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结果中名列第六、在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中排名第三,该馆日前还获得2011年度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展示推广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参加省首届全民健身展示大会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获得二等奖,秦陵博物院参加健身秧歌和健身排舞两个项目比赛分别获得三等奖;西安碑林博物馆在西安市AAAA级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排名第一。
秦陵陪葬坑考古获重大收获。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至今年5月已出土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310余件组,揭露陶马3组12匹、陶俑102余件,清理战车2乘、战鼓2处、兵器柲10处、弓弩箭菔12处和漆盾1处,另有木、席、夯窝等建筑材料的朽(痕)迹多处。去年6月启动百戏俑坑第二次发掘以来新发现陶俑30多件,这些陶俑与宫廷杂耍、表演有关,色彩、纹样、姿态和手势超出此前出土的陶俑类型;陶俑举止神态各异、滑稽可笑,有的像持竿者、有的像角斗士,明显呈现“百戏”特色。秦陵博物院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科研工作以学术研究为目的,通过发掘陶俑数量大为增加,陶俑类型极大丰富,陶俑彩绘更加丰富,陪葬品类型有所增加。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陵陵寝建筑遗址、秦陵K9901等发掘,对认识、解决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制度、陵寝制度、陵墓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了该院的展示形式,使秦陵遗址公园展示呈现多样化和科学化。
秦陵考古直播将文化遗产日活动推向高潮。省文物局、秦陵博物院与央视、陕西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展“秦陵新发现”直播活动; 6月8日至10日,央视在新闻频道、四套(国际频道)、九套(英语频道)先后进行12场直播20余场次转播,播发《兵马俑第三次大规模发掘 谜团待解》等20多个有关片子,央视各档新闻节目几乎都播发了有关报道,央视《新闻联播》两次播发消息;央视现场直播被多家国际媒体转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良好影响。这次直播节目播出数量之多、密度之大为近期央视之最。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频道(电视)和陕广新闻(广播FM101.8兆赫)同步持续对秦陵新发现进行重点报道,直播电视平均收视率达到1.52,是日常平均新闻收视率的2.3倍,广播收听率创当月新高。新华社、中新社、中央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国内其它省市主流媒体进行跟踪报道;陕西日报、华商报、西安日(晚)报、三秦都市报等20余家陕西媒体第一时间在头版头条报道或头版大图标题提示、内文用整版或几个半版进行连续报道;各类大型网站、微博对此进行跟踪转载,网络搜索转载多达65万余条。(陕西省文物局 屹夫)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