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埋忠骨 英名永传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八十二烈士,我们终于找到你们了。”曾见证大胡庄残酷战斗的80岁高龄的胡科成老人在烈士遗骸清理现场祭奠先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烈士遗骸内清理出的子弹。

编者按:北有刘老庄,南有大胡庄。编发稿件的时候,我们噙满了泪水。这泪水有哀悼,也有欣慰。哀悼我们的前辈,70多年前革命先烈抵御外侮,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欣慰的是,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今天,淮安人民寻遗骸、修陵园,祭先烈,传青史……

在淮安这片被先烈鲜血浸染的红色土地上,有两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分别是刘老庄82烈士和大胡庄82烈士。

1941年4月26日,为了保护新生的抗日政权,在现在的淮安区茭陵乡大胡村曾发生了一场激烈而又悲壮的战斗。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24团第1营第2连与突袭之敌驻涟水日军华北派遣军第211师团200多日军及400多伪军激战。因寡不敌众,全连仅战士刘本成幸存,其余8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从2011年年底开始,淮安区博物馆考古人员开始寻找当年掩埋82名烈士的地点,并进行发掘。截至今年6月13日,发掘清理工作全部结束,82具烈士遗骸全部找到。

“机枪手牺牲了,炊事班长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子弹打光了,有的上起刺刀与敌人肉搏,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往火里滚,有的用棍棒、铁锹与敌人搏斗。到了上午11时左右,2连伤亡惨重,连排干部全部牺牲……”幸存战士刘本成这样记录那段血与火的回忆。

这次大规模的寻找行动,源于江苏省民政厅的帮扶。当民政厅领导在茭陵乡蹲点调研时得知悲壮的大胡庄战斗后,便提出寻找82位烈士的遗骸。

寻找烈士遗骸的工作在刚开始就遇到难题,当年见证这场残酷战斗的老人相继离世,仍健在的由于年龄原因也记不清楚当年掩埋烈士的具体位置。而刘本成解放后转业至河南安阳某设备厂做厂长,也于1987年去世。

尽管现仍健在的三位老人指认的地点各不相同,但最后还是综合各种情况划定了一个8000平方米的范围。淮安区博物馆考古人员首先采取的是考古界使用的传统方法挖探沟。但由于当地的土质含沙和含水量都极高,挖好的探沟里面全都渗满水,根本无从勘测。此时,考古人员又想到烈士牺牲时体内肯定有弹片等,便决定用金属探测仪寻找。去年12月下旬,在使用金属探测仪的第三天,三台金属探测仪便发挥作用,在这8000平方米范围的西北角上最终确定了烈士遗骸所在点。

在大胡村发掘现场,当地村民得知烈士遗骸已被找到时,自发地按照当地风俗用白布在现场撑起一片棚子。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这些烈士的遗骸上面还包有部分泥土,有的两到三人躺在一起。负责发掘清理工作的淮安区博物馆副馆长张驰告诉记者,他们已从部分烈士头盖骨、胸膛等部位里面清理出3颗子弹和许多弹片。

从发掘出来的烈士遗骸的牙齿、骨头来看,这些烈士牺牲时都很年轻。当年大胡庄战斗结束后,当地农民用板车将牺牲战士的遗体运送至距大胡庄约1.5公里的东北方向地势低洼的乱坟岗进行掩埋。在清理现场记者看到,这些烈士遗骨有的平躺,有的侧卧,有的张大嘴巴,还有一具遗骨双手压住自己的颈部,身体蜷曲,胸骨发绿,完全验证了当时日军使用毒气弹的说法。

据悉,江苏省民政厅已将大胡庄烈士陵园改扩建列入省“慰烈工程”项目。陵园预计占地32亩,分纪念碑、陈列馆和市民广场三大主体部分,项目投资800万元,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动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