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娲也有遗骨,还有什么不能胡来
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经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国家省市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鉴定,被认为是属于“女娲”的遗骨。此事一出引起网友一片哗然——在神话故事中存在的女娲居然还能考证出遗骨来了?还好,原来这不过是一次乌龙事件,这篇吉县出土“女娲遗骨”的通稿,为原吉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思义杜撰。如今,舆论风波中的李思义已经自请处分。
尽管事件已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但笔者不禁要问,连女娲都能有遗骨了,还有什么不能胡来?
2007年,陕西“周老虎事件”轰动一时;2009年,河南安阳的“曹操墓”,再次引起全民大讨论。现在又横空出世一个“山西惊现女娲遗骨”的大料,这两三年闹一出的闹剧正在往低智商化、低技术水平的方向发展。要说“周老虎”那张照片,明眼人一看就可以发现这只老虎真是要多假有多假,陕西林业厅那么多官员、专家能不知道自己手上拿的照片是假的吗?再说河南的“曹操墓”,一些专家、学者、考古爱好者自发搜集的造假证据在安阳那边也被一并挡了出来,当地坚称的确是真墓。而这次原吉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思义的大胆杜撰,简直就是挑战了民众的智商底线。
地方官员和专家们为何愿意冒着大风险站出来睁眼说瞎话?想必只有一个动力——钱!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拥有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古国,在古人、古文化中寻找生财之道现在已经成为各个地方官员的谋财出路之一。一旦傍上某个名人,就意味着一批批专家、学者、考察团的到来,意味着高曝光率,意味着商业开发就此展开,更意味着财源滚滚而来。既然如此,那当然得往深里刨!实在刨不出怎么办?编!编有何难?请几个名头响的专家、学者来考察考察,吃吃饭,喝喝酒,说说话,点点头,热腾腾的“专家权威认定”立马出现在新闻上,何愁没有人来看?
这一刨一编,曝光率、经济效应都有了,就算被识破了怎么办?那就道个歉呗,咱该曝光的曝光了,该出名的也出名了,还能留下一个谜团给人念想,道个歉也没什么。只是,地方政府编出了经济,编出了曝光率,却永远地丢失了老百姓的信任。毕竟,一个连诚信都没有的政府,又如何能获得老百姓的尊重?地方政府想要打造品牌名片、制造旅游经济和文化经济的想法无可厚非,但请不要依靠造假、欺骗来逾越诚信的底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