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女娲遗骨”事件还原 身份性别仍有待鉴定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对2011年8月在山西吉县女娲塑像前发现的骨头碎片做碳十四年代测定数据显示,其中有两块是距今6200年的人头骨。之后有媒体发布消息称“山西发现6200年前女娲遗骨”,引发巨大争议。

今年6月2日至4日,吉县召开了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监评听证会,参会者包括中国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知名专家学者。

听证会后,有媒体发布消息称“山西发现6200年前女娲遗骨”,引发一片哗然。民众普遍认为,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遗骨事件纯属当地炒作,背后是发展旅游的经济冲动。

日前,当事人之一的张柏发表声明称,此前“女娲遗骨”的报道失实,“当时并没有专家说头骨残片是女娲的遗骨。”

17日下午,中新社记者在山西吉县见到“遗骨”真容。两小块不规则形状的人骨因数千年时光侵蚀,已钙化发黄。

该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阎雅梅说,当地历来都有许多关于女娲的传说及历史遗迹,学界也存在着对女娲文化渊源的研究推理。“但遗骨身份是男是女、是哪个人,还需进一步做科学鉴定。”

该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彦章向记者提供了当时的听证会会议纪要。 就遗骨一事,纪要中称,根据1984年时任吉县文管所所长的阎金铸,在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古代人盛放遗骨的木函文字记载,“专家认为当时的墨书题记上明确称其为"皇帝遗骨",很可能是某代女娲或最后一代女娲的遗骨。”

该县官方向中新社记者提供的一份名为《山西吉县文化旅游"十二五"纲要》中显示,该县支持舜风煤业公司投资7.2亿元进行开发,力争在2015年总投入超过10亿元,将人祖山打造成华夏民族的“寻根圣地”和“伊甸园”。

媒体称,“此前发掘出人骨的考古工作,包括出版书、撰写论文、请专家论证、拜访专家等费用,共花了"百八十万",全部来自于当地一家名为山西吉县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对此,该公司董事长耿世文对中新社记者称,其年轻时曾经在此地居住多年,为这里浑厚的文化涵养所感染。“我今年60多岁了,早已淡出商业圈,将名下的几家企业全部交给儿子了。”对于费用问题耿世文避而不谈。 .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