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仿古作伪达到高潮(图)

  丁 孟

  现为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民国时期,外国人纷纷来华,大量文物流散国外。此时古玩肆大大兴盛起来,仿古作伪之风也达到了高潮,作伪作坊遍及全国。主要的作伪地区有:陕西西安、北京、河南开封、山东潍县、江苏苏州。

  民国仿制技术设备也较以前先进,故作伪方法日益精湛,仿造古器更加逼真。

  民国时期主要仿制战国和汉、唐铜镜。由于当时铜镜不太受重视,价格较低。因此它的仿制数量较别的古物相对要少。

  制造方法

  1.按照传世的古铜镜制造

  民国时期河南、山西、安徽、浙江等地都有铜镜出土。古董商们按照古铜镜的形制、纹饰制造了一些仿古镜。古董商在制造仿古镜时,极力追求新奇、别致,因此掺杂了许多主观臆造的成分,所制铜镜与真正古镜有一定的距离。

  2.旧镜改造

  残旧铜镜改造在民国时期是较多见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残旧铜镜价格低廉,经过加工、修整不易被识破,能以残破镜冒充高价的完整古铜镜。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几件经过民国时期改造的汉唐铜镜,这些铜镜的边缘或深及外区纹饰部分残缺、破损,古董商就沿破损处将其截齐,然后再进行打磨、作旧,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铜镜。改造过的铜镜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但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这类铜镜的造型、钮制、纹饰比例很不协调。

  3.旧镜后加款

  总的来说就是在一些年代明确的古镜上添加年款,以加一般铜镜铭文中罕见年款为多,民国时期给汉代的铜镜添加年款,首先将铭文的起始字磨去,再用溶化的银液勾勒年款。银施于银灰色的镜背上,色差很小。又经过作旧处理,很难识别。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