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共图书馆:古籍纸屑飞满地
缺钱、少人、不受待见,河南省图书馆数万册古籍受损严重,保护难度大
省图书馆:这些前人流传的财富不能毁在我们手里 网友很痛心:谁该为此负责?
行政主管部门:省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是河南公共图书馆的一个缩影
河南商报(微博)记者 赵强
上百年的古籍杂乱堆放在书架上,不少书页已发霉甚至破损,一碰就往下掉渣……
在河南省图书馆,50万册的古籍里有5万多册正严重受损。
没有专项资金、缺乏专业人员、长期不受待见,这些常年躺在仓库里的古籍,很久以来备受冷落。
究竟谁该为此负责?
事件
古籍发霉,轻轻一碰成碎屑
“码在一起的图书,有的勉强能辨出上面的字,更多的图书,纸张一页一页地粘连在一起,或黑、或褐、或黄……窗外有风从窗缝里钻进来,打在这些书上,大小不一的纸屑,就会簌簌落下。”
这是大河网近日一则报道中的描述。报道中称,省图书馆的三个古籍书库,硬件都不达标。
河南商报记者前天在省图书馆一古籍书库的所见,和上面所写别无二致成排的书架上堆满了发霉、破损甚至有虫眼的古籍;有的书因挤压已破损成团状,有的书页发黑,轻轻一碰就会破裂成屑状,飘落在地。
说法1 缺钱,书库除尘靠鸡毛掸
省图书馆负责古籍修复的夏国军说,馆藏的50万册古籍中,1/3需要修复,而严重受损的有5万多册。
本应像宝贝一样呵护的古籍,为何落得如此悲惨下场?
省图书馆馆长杨扬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保护经费。杨扬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由于缺乏经费,省图书馆投入使用23年从未大检大修过,直到去年,才换过一次上水管道,“书库除尘都只能靠鸡毛掸子”。
说法2 少人,全省只有3人懂古籍修复
专业人才匮乏,也让古籍保护显得捉襟见肘。
目前全省只有3人懂古籍修复,省图书馆里有2位,夏国军是其中之一。
“10多万册古籍需要修复,但一个人一年也就能修复300册。”夏国军说,因为人手不够,这些手头的宝贝只能这边修着那边坏着,“坏的速度比修的速度快多了”。
说法3 不受待见,古籍保护长期被冷落
杨扬说,图书馆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不受重视。
图书馆建设,往往只见社会效益,不见经济效益,属于公益性质,长期受到冷落,“古籍保护甚至连公益都算不上”。
“为改善古籍保护条件,我们多次申请经费,但效果不大。”杨扬说,2009年省里拨了30万元,这才有条件对馆里的善本书库进行了改造,但此后就再没有涉及古籍保护的经费拨付。
声音
老祖宗的财富被糟蹋,谁来负责
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克征:这是前人为子孙后代流传的财富,不能毁在我们手里。
网友“GMK”说:我们整天在说建设“人文河南”,看了这个我才知道这真是个冷笑话。
网友“宋福仁”:老祖宗遗留下的宝物这么被糟蹋,应该谁来负责?
进展
文化厅:已向领导汇报
河南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是河南省图书馆的上级主管部门。
该处处长翦辉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省图书馆古籍保护的情况是河南公共图书馆的一个缩影。
他说,文化厅办公室已将古籍保护的相关信息向厅领导进行了汇报,“这一两天会召集媒体集中采访”。
他山之石
湖南省图书馆:千万元用于古籍保护
2010年,湖南省图书馆10万册民国文献濒临损毁。
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当地政府当年拨款1000多万元用于古籍保护。去年,湖南省图书馆耗资百万修建了全新的古籍阅览室。
郑大图书馆:古籍书库恒温恒湿
郑州大学图书馆是国家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长崔波说,古籍保护首先要加大投入,改善环境,“今年我们的善本书库都换上了樟木书柜,避免虫蛀。”而且,两个古籍书库也都实现了恒温、恒湿、防光、防火、防水、防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