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祖山开发者否认发现女娲头骨涉经济利益
山西省吉县发现的疑似6200年前某位女娲的“皇帝遗骨”事件近日在网上引来众多质疑。网民们认为,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形象,用考古去证实显得荒诞。同时,一些网民质疑这次考古发现背后有商业操作的背景,表示考古不能被经济利益所“绑架”等。
女娲究竟是神还是人?“皇帝遗骨”的背后是不是有旅游公司的炒作推动?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核心网事)山西发现疑似某位女娲“遗骨”遭网民质疑
2012年6月2日至4日,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监评听证会在吉县召开。专家们根据人祖山山麓柿子滩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的万年前“女娲岩画”分析认为:女娲可能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号。在漫长的母系社会时代,绝不会只有一个“女娲”。6200年前的人头骨很可能是某代女娲或最后一代女娲的遗骨。这一结论引起了网友的强烈质疑。
事发后,有媒体采访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刘教授的“所谓‘三皇’、‘五帝’目前看来还都只是传说,都很‘玄’,你问这个是不是女娲的骨骸,这我可不敢说”的话语,更是将“皇帝遗骨”的质疑推向了高潮。
网友“张瑞”说:哥不懂历史,但也知道那是神话、传说、神仙。专家,年底把玉皇大帝的骨头,哪吒踩的风火轮给发掘出来吧。网友“熊川”表示,大概是当地为发展旅游才发现的吧。
网上《女娲骸骨会不会是另一个华南虎?》文章中,作者表示,再怎么说华南虎和曹操墓还是属于地球上的生物,还都没有超出地球人的常识极限,但山西吉县是穿越时空、把比神仙还神仙的女娲直接从地底下挖出来了。
(记者调查)“皇帝遗骨”背后的考古发现 有关方面否认“旅游开发”背景
12日,“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山西吉县进行调查,采访到了跟吉县“皇帝遗骨”发现和人祖山开发相关的负责人。
柿子滩遗址的发现者、文博专家阎金铸向记者证实,1984年,时任吉县文管所所长的他,在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了遗骨以及写有“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于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的木函墨书。
“但1984年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人头骨的重要性,所以直到现在才拿到北大去做碳14测年。”阎金铸说,遗骨的测年由北大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在2012年3月得出结果,证实发掘出的头盖骨已有6200年的历史。
关于女娲的由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神话学研究专家王增永于2005年出版的《华夏文明源流考》一书中考证认为,“女娲的神话源于母系社会”“女娲是一个因祭神而献身的女祖先”,同时,书中认为,“祖骨崇拜普遍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原始时代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祖骨崇拜大概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为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产物”。由此,阎金铸进一步推测在人祖山女娲庙中发现的遗骨,可能是历代祭祀而流传下来的氏族祖先遗骨。“这次做碳14测年的骨头里,同时发现了各个年代的牛羊骨,也证明了这里曾经发生过长期的祭祀活动。”
阎金铸说,之所以说“皇帝遗骨”很可能是某代女娲或最后一代女娲的遗骨,也是基于人祖山这个大的考古背景的。在人祖山南麓有柿子滩遗址,它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万至1万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理藏遗址。
据阎金铸介绍,2011年的夏天,考古工作者在人祖山上的下造化坪进行了一次试探,发现了耕土层下面有一层黑垆土,这是广泛分布在华北地区1万到8千年前的最晚的一层古土壤,并发现了20多件细石器和红色陶片,充分证明了这里和柿子滩遗址是同一时期的文明。
“人祖山地区广泛分布着2万年到五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址群。”阎金铸说,“从1万多年前到4、5千年都有连续的人类文明活动痕迹,涵盖了旧、中、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针对网友对考古背后“经济利益”之说,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耿世文说,他开发人祖山不是为了个人商业利益。“我今年已经60岁了,到80多岁的时候投入的几个亿都拿不回本金。”他说,在和政府签订协议时,他就注明了吉县人可以永远免费游览人祖山。
“我被人祖山吸引的同时,对待文化还是非常慎重的。”耿世文说,他先向临汾市文物局打报告,文物局派人来对人祖庙进行了清理,之后就把人头骨送往北大进行鉴定。随后他分批组织市、省、国家级的专家学者对人祖山的历史遗存进行了论证。
(延伸阅读)对“女娲”的理解存在什么争议?
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的研究领域是夏商周史,对有关女娲的文化和考古并不了解,有关媒体记者电话采访询问发现“女娲遗骨”消息是否可信时,他其实并没有绝对否定其可能性,只是因为不属于他的研究范围不能表示肯定或否定意见。
多为女娲文化研究专家指出,此事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对女娲的不同认知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仁说:“网民怀疑很正常,因为大家对女娲的认识主要还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神话传说中虚构的艺术形象。但我国的女娲文化研究已经形成共识,在虚构的女娲之外,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女娲,即:在某些母系氏族文化里,社会资格老、办法多、经验丰富的女首领就叫女娲。”他说,经过自己20多年对女娲的研究,女娲主要活动区域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山西省。
王增永认为,女娲是华夏民族最古老女性祖先的名字,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学者对女娲的理解也不是太一致,有些学者认为女娲专指一个人,有些学者则认为“女娲”是母系氏族社会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的统称。
根据山西吉县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鉴评听证会纪要,专家们认为,在旧石器到新石器转变时代,还没有“皇帝”产生,明代人的“皇帝”之说,肯定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誉。
王增永说:“从柿子滩遗址的女娲岩画,到娲皇宫内女娲塑像下面发现的遗骨,可以确定6200年的‘皇帝遗骨’和女娲祭祀崇拜有关系。”
“多年来,中外对神话传说的认识越来越科学化,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国外好多学者认为神话传说也是历史,开始著书立说,并组建了专门的考古队,去寻找诺亚方舟、伊甸园等的发生地。”孟繁仁说,因此,要确凿认定6200年前的“皇帝遗骨”是否是某位女娲的还需要更多证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