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市场收藏误区面面谈

  近年来,书画市场呈现井喷行情。不管是否懂得书画艺术,不管是否真的喜欢收藏,各式人等,纷纷把眼光投向书画市场。人们争相购买书画,导致书画价格节节攀升。书画拍卖会一场比一场火爆,拍卖成交记录不断被刷新。但是,在这火热的市场背后,却存在种种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和误区。

  收藏切忌迷信书画家的职务、地位。古代有“耳鉴”之说,意思根据听闻便出手下单。现在一些人的“ 耳鉴”更简单,只要听说书画家是某某协会主席、副主席,是书画院院长、副院长,便认定是书画界权威,书画水平肯定出类拔萃。听说有人竟然想方设法搞到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的“联络图”,按图索骥,根据职务高低,定出不同价格购买书画。这种方法,简单固然简单,盲目性却实在太大。书画界的领导人物,固然不乏精通业务者,但也不乏主要从事行政事务工作而于书画艺术只是“票友”者,或者主要钻研书画理论,其长处不在创作上。哪怕精通业务的领导和主要从事创作的书画界领导,也不一定每幅作品都是值得收藏的佳作。书画创作不可能标准化出产,因为创作者内心世界变化和外部条件不同,所创作的作品难免有高下优劣之分。但不少收藏者,却不懂得这浅显的道理,只按照书画家的地位身份购买书画。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出现书协、美协换届时争得你死我活,乃至不择手段互相攻击的现象。试问,当书画家成为“官迷”的时候,他的东西果真还值得你认真收藏吗?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