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艺术在传承创新中发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度母像》 摄影:杨旭

在拉萨市宇拓路雅孜贡布博物馆一间展厅内,一幅名为《西藏多派五方度母》的长幅唐卡以168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新唐卡售价的最高纪录。

近几年来,西藏传统文化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在传承与创新中自成一派

创作这幅唐卡的是年叙·多吉顿珠和西藏一级唐卡画师丁嘎合作而成。年叙·多吉顿珠从7岁开始,就在家乡四川省阿坝州康定县师从噶智派大师年绪·拉旺学习唐卡绘画,并学习藏文化知识。30多年来,他以执著和努力,在自己的唐卡艺术生涯里留下一个个印迹。从唐卡研究到与人合创多康唐卡画院,再到创办西藏拉姆拉绰唐卡画院。他多次赴内地、印度、尼泊尔考察绘画艺术,并结识了噶止派二十九代传人丁嘎,求教过噶止派二十八代传人嘎玛德勒大师等。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2000年,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他创立新的唐卡风格。2001年,年叙·多吉顿珠唐卡绘画风格臻于成熟。西藏拉姆拉绰唐卡画院开始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创作重心,培养画师。期间,一批经典的唐卡作品如《绿度母》、《六长寿》、《哈香》等在年叙·多吉顿珠与丁嘎的合作下诞生,实现了唐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文化上包前孕后,在艺术上继往开来,在产业上志存高远。

以企业发展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为了发展唐卡艺术,2003年,年叙·多吉顿珠创办了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

在中央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在自治区和拉萨市委、政府大力扶持藏民族传统文化,大力支持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政策引导下,经过几年的发展,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以开发传统手绘唐卡、藏香制作、手工布艺、民族歌舞表演等藏民族传统手工艺和文化旅游为主营业务,注册资金从1150万元发展到总资产逾1.5亿元的大型综合文化集团,先后培养出了500多名农牧民青年传承艺人。

2008年,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被国家文化部评为自治区首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被自治区评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吞米岭·藏艺博览园在达孜县工业园区奠基。作为拉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米岭·藏艺博览园将打造成一座“以集中展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到2014年,该园将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藏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拉萨市文化遗产旅游的必游景点,预计年接待游客将达到38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

唐卡艺术之路越走越宽

随着“西藏热”的持续升温,唐卡逐渐被世人所知,迅速成为代表西藏的旅游纪念品。2006年,唐卡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藏民族文化的符号,唐卡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在艺术品市场开始走俏。

同时,唐卡画师丁嘎受到西藏艺术界广泛称誉,在西藏首届唐卡艺术博览会上,他被评为一级唐卡画师。2011年11月11日,年叙·多吉顿珠荣获2011第六届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人物奖。作为国内创意产业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公益性的一个奖项,年叙·多吉顿珠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位藏族企业家。

历史悠久的唐卡文化和丰厚的艺术资源是新唐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激发新唐卡画师创新能力的宝库。我们相信,随着新唐卡影响的日益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唐卡画师认识到唐卡传承的重要。在西藏唐卡艺术发展史中,新唐卡也将留下恢弘壮丽的一页。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