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Ⅰ号第三轮水下考古发掘启动(图)

  记者4日从广东汕头边防支队采访了解到,承担“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任务的“南天顺”作业平台,已于6月4日早晨从汕头南澳岛前江码头转移至云澳“三点金”海域,先期抵达的水下考古队员与负责安保任务的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一起随船抵达。这标志着“南澳Ⅰ号”第三轮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随后,水下考古队员将进行沉船定位和清理海底淤泥等工作。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次“南澳Ⅰ号”打捞工作预计持续3个月,计划将所有的海底古瓷器全部打捞出水。与以往两轮打捞不同的是,本次打捞工作还将采取水下焊接的方式,焊接一个巨大铁罩罩住“南澳Ⅰ号”古船,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南澳Ⅰ号”古船船体这个最大的文物,同时也能进一步减轻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守护“南澳Ⅰ号”古船的压力。

  汕头市云澳边防派出所所长徐罗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南澳Ⅰ号”正式打捞前,他们已做好了海上清查等工作,参加安保的船艇和官兵也已经部署完毕,届时将有10名官兵长期驻守在“南天顺”打捞平台上,保护打捞出水的文物,另外两艘巡逻艇将围绕打捞平台进行巡逻警戒,保证“南澳Ⅰ号”第三次大规模打捞安全顺利进行。

  另外,汕头边防支队将投入100多名官兵从不同层面保护“南澳Ⅰ号”打捞活动。这个支队在距离沉船海域1.5海里左右的岸边设立了一个雷达监控站,届时将有10名官兵对沉船海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确保发现警情能在10分钟内抵达沉船海域处置。同时数十名官兵则分成三组,轮流在通往沉船区域的要道、岔口、码头开展巡逻,增加面上见警率,确保整个打捞活动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2007年5月25日8时30分许,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紧急出动,查获一起正在汕头南澳岛“三点金”海域盗捞海底古瓷器的案件,当场缴获已打捞出水的古瓷器21件。从此,沉睡海底400多年的“南澳号”被揭开神秘面纱。

  在前两个阶段的考古打捞工作中,共打捞水下文物两万多件,发现25个古沉船船舱。从水下考古调查情况看,“南澳Ⅰ号”古沉船上保存有大量青花瓷器,总数估计万件以上。通过器物形态、纹饰和器物底款识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考察,初步断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

  作者:李怡青 林春伟 陈剑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