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改变“江姐故里”面貌

江姐故居、江姐雕像,渣滓洞影视基地……在江姐的出生地: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村,当地政府打造的一个又一个红色教育基地,除了让后人铭记那一段历史,还深刻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姐村的村口

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

“在我家门前,就能看到江姐。”江姐村居民高洪明指着对面的官印山说。从他家门前望去,矗立官印山山顶的江姐塑像清晰可见。除了向来访者介绍江姐这位国人耳熟能详的英雄外,有一件事更让高洪明上心:即将迎来七一旅游旺季,自己今年是不是应该开一家“农家乐”?

“在旺季,前来江姐故居参观的访客,最高峰每天大概有四五千人。”江姐社区党支部书记温帮群说,近些年来,江姐故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地访客涌来瞻仰江姐。为更好地招待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当地村民们纷纷办起了“农家乐”。

高洪明说,旺季时,自己家里也会临时客串一下“农家乐”,精心准备一些当地诸如豆花等特色菜,“招待好前来参观的外地朋友,让他们感受一下江姐故里后人的热情好客,同时还能增加一点家庭收入。”

像高洪明这样的个体“农家乐”在江姐村有数十家,为做好统一组织规划,江姐社区成立“江姐村旅游文化公司”,统一负责江姐村红色教育基地的经营和维护。

红色旅游改变乡村面貌

坐三轮车,沿着一条三四米宽的“江姐路”,穿过“竹筠桥”,翻过官印山,就到了江姐故居。村民们说,以前可不行,汽车无法直接开进来,来访者只能靠步行。现在,路通了,方便了参观者们,同时也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特别是下雨天,村民们也可以骑着摩托车赶集了。

“依托江姐故居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使得江姐村内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温帮群说,村庄更加干净、村民行为更加文明,如今,江姐故居这座红色教育基地正在不断地改变着这个山村和村民。

红色教育传承江姐精神

6月1日中午,记者在江姐故居旁的一家“农家乐”里看到两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围坐在一小桌旁,不时饮一杯酒水,嘬一口豆花,再向下面的江姐故居望一望。对于这样的老人,江姐的侄子江子刚总是特别关照,既不催促,也不打扰。江子刚说,几乎每天,在大量来到江姐故居参观的访客之中,都有像这样的老人。“这些老人不怎么说话,就是看着。”

来江姐故居瞻仰先烈的访客中,年轻人和孩子最多,“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来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温帮群说,“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来此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对他们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据了解,位于自贡市大安区的大山铺镇“江姐小学”每年都会围绕“江姐精神”开展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积极引导孩子们传承江姐精神、争做革命传人,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