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准备出台《古村落保护办法》 让村民得实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楠溪江的古村落里,到处是山水画般的悠远意境。然而,这片“桃花源”正行走在消逝间——散落在古村落里的非遗文化、传统技艺,如今大多后继乏人;新盖的水泥房,对古村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不少古建筑面临严重隐患,始建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的枫林镇圣旨门街,就在去年被烧毁29间。

到底怎样做,才是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可行之路?记者采访了有关负责人和学者,他们的共识是,保护古村落,除了保护古建筑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护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矛盾:如何满足农民的新需要

走在楠溪江的乡间小路上,记者发现,美丽的古村落已经危机重重。

“如今破坏比较多的是苍坡村,它有一条‘笔街’,已经破败不堪。还有西门,在宋代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如今也垂垂欲坠,再不修复,就要倒了。”说起这些,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管委会总工程师胡旭明显得尤为痛心。

除了古屋年久失修之外,村民自己盖新房子也是让人头痛的问题。

在“违规建筑”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无奈。芙蓉村村民金仙燕告诉记者,她家三代十口人,只有一间15平方米的房子,“我的孩子过年都不回来,因为回来没地方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就提出,目前保护古村落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在保护的同时,满足农民生活的新需要。也就是说,要让农民得到实惠,他们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去保护古村落。

探索:搞旅游不是唯一路径

那么,搞旅游开发,是不是一条捷径?

以林坑村为例,旅游开发之后,有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家当起了农家乐老板。年收入最高的家庭,一年能赚40万元。

不过,也有人认为,旅游开发后的林坑,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野趣。

岩坦镇副书记徐翔告诉记者,保护和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村民得不到实惠,保护也很难持续,“保护古村落,镇上也要招商引资,目前有一个项目正在谈,投资方希望在保护古村落的基础上,把这里发展成横店的补充,然后请大导演来拍几部戏,扩大影响力。”

怎样避开保护和过度开发的矛盾?山西的西文兴村提供了另一种路径——把村落变成一个博物馆,老百姓都搬出去。

对策:农房改造和保护老房子分离

今年3月,永嘉县发改委对楠溪江古村落的维修和保护进行了立项。永嘉县财政拨款1500万元成立专项资金,永嘉县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我们正准备出台《古村落保护办法》,主要是针对村民的流转、安置问题,做一些部署。大的原则是保护和开发并存,保护优先,并实现农房改造和保护老房子分离。我们会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比如他们的房子,我们可以倒租,把租房的钱给他们,去外面盖新房子。”胡旭明说。

除此以外,有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对古村落的文化保护。

永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汪凌霄,就发起了一个省级“非遗”项目定位舞的培训班,教年轻人学习这种传统风俗。他清楚地明白,离开了文化,古村落就不能真正吸引游客,“这些亭台楼阁只有赋予它文化的精神,才能让古村落具有文化底蕴和内涵。”

如果你想体会楠溪江古村落的美与痛,不妨去那里看一看。下周,我们还将继续推出“寻村记”系列报道之“新安江中游古村落篇”,探访那里的古村文化。

出门这么多年了,你还常回那个小山村看看么?四处悠游,你见过很多有着漂亮景色的村子吗?@文化浙江(新浪微博)吧,与我们一起寻找美丽的古村落。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