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文物普查“回头看”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巩固崂山区文物普查成果,根据国家、省、市文物局《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续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崂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采取“回头看”的形式,全面展开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后续保护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崂山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为崂山区留下了丰厚的文物遗存,崂山区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登记各类文物点119处,其中绝大多数均与崂山的宗教文化有关,尤其是古建筑和石窟寺及石刻,更是崂山区文物遗存的一大特色,如何保护好并利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遗存,是我们的重要工作目标。为此,崂山区高度重视。在对全区文物点进行全面汇总和梳理,对文物普查成果进行分类研究,完成“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同时认真开展复查核实工作,对经济开发建设较多的区域实行重点核查,主要检查已登记文物点的保存情况及保护管理单位有无变更情况及在复查中有无新发现文物点进行登记。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文物内涵,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积极推荐崂山道教建筑群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继续扩大普查成果,近期将公布崂山区第七批文保单位,截至目前崂山区共普查文物点11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2处,区级44处。另外,崂山区创新文物保护措施,加大文物安全保护力度,对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安全大检查,充分发挥崂山文物保护三级网络作用,在街道、文物联络员的积极配合下,认真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对于位于崂山名胜风景区内的16处文物点,由于山高路险,周边又没有可利用的石块,当时所安装的简易文保单位标志牌容易损坏,为彻底解决此问题,崂山文物工作人员克服困难,采用肩扛手搬的方法,硬是为这16处文物点安装了标志牌,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探讨文物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思路,开展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修复工作,研究出台了《崂山区不可移动文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崂山区不可移动文物专项资金实施细则》,2012年争取文物专项维修资金1200余万元,对省级文保单位白云洞、关帝庙进行维修,目前,该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中。
  “三普”工作虽已结束,但“三普”后续保护工作才刚刚开始,崂山将以“三普”成果为基础,扎实推进普查后续工作,强化保护措施,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推动普查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使普查成果切实发挥成效。(青岛市文物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