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金谷镇红色山岭村 古树古厝见证革命岁月
“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山岭村给人的第一感觉。山岭村,位于安溪县金谷镇西北部,在山水秀丽的东甲山脉脚下,青山碧水和层层叠叠的茶园绿意盈盈,环境清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地下党人的根据地。村里的旧桥、老厝、古树,都有过革命者的身影。这里的一山一水,都烙着深深的红色印记。
500年石桥依然坚固
山岭村三面环山,仅有一条水泥路与外界通行。一座名叫“山岭桥”的石桥是必经之路,它建于1976年,但和它身下的一座500多年的旧桥比起来,还年轻得很。
旧石桥就在新桥的下方,掩在茂密的树丛中。为了见识古桥的真面目,记者沿着岸边丛林的间隙,拨开藤蔓,小心翼翼地从岸上下到溪边,溪水清澈见底,一颗颗圆滑的鹅卵石躺在水中任由冲刷,奏出优美的旋律。石桥长10余米,由一块块不规则的大石头砌成。当地村民把它叫“水尾桥”,历经数百年不倒,十分坚固。而水是从山里引来的泉水,直汇入村外的大河。
“后来村里新修水泥公路,由于旧石桥地势太低,就在这座石拱桥上边新建了山岭桥。”如今,旧桥上树木繁茂,蔓藤垂落不见桥面,已无人通行。据村里的老人说,当时的革命者就在这里把守,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地势。
600岁古树枝繁叶茂
在村子的岭头角落,几株大树“伫立”在山脊上。当地人管它们叫桐杉树,最挺拔的那棵,粗大的枝干两个成年人围着也抱不拢。古树枝叶繁茂,枝杈自由伸展,树干直插云天,站在树底向上看,天空被分割得零零落落。树上鸟儿盘旋飞舞,嘎嘎而鸣,野趣盎然。一阵风吹过,树冠啸声一片。登高望远,山下景色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在村民的眼中,桐杉树不仅是村里的一道风景,更是村庄的灵魂,据说古树是能保佑一方风水的神木。
“这树600多年了,自从有了这村落,它就在这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下革命党人曾多次在树下开会。一旦有人靠近,这树便发出‘呼呼’的声响,就知道是敌人来了。”洪布是村里的退休干部,已年过七旬,说得有些神秘。
老厝见证革命岁月
格区大厝就坐落在桐杉附近,现已没人居住,庭院中,芦苇已经快伸到残破的屋檐,支撑起整栋大厝的横梁立柱也有些风化了。它曾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烈士沈日春和许多革命党人就在这驻点联络,开展地下工作。”老洪介绍,沈日春是山岭村人,20岁就参加革命,任安南永德第二队中队长,在安溪、南安、永春和德化一带发展队伍,搞地下活动。1934年在尚卿中山被国民党军队包围,29岁的他于战斗中牺牲,留下一对妻女。
老洪回忆,革命时期,不少村民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中。天冷时,革命党人就在屋里开会,天热就跑到山头那棵桐杉树下开,村里人每天都送来粮食。原本,村里有1200多人,因战死、逃亡,新中国成立后只剩下300多人,而现在,村里的人口又达到1400人左右了。
“村里的古石桥、古树、古大厝都是这段革命历史的见证者。”老洪说,这段历史不仅是一段血泪史,更是一段光荣史。他希望,有一天村里能建座革命烈士陵园,让后人敬仰怀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