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举办首届“川博杯“校园创意文化产品大赛颁奖典礼

  5月19日晚,首届“川博杯”校园创意文化产品大赛颁奖典礼在四川博物院隆重举行。四川省文化厅机关党委书记严飒爽,各参赛高校的艺术设计院系代表,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卢越、副院长韦荃、谢志成,多家协办单位负责人以及各家新闻媒体出席了颁奖典礼。来自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四川文化产业学院、四川职业标榜学院等十余所参赛高校的300余名师生、领导参加了颁奖仪式。
 
  由四川博物院主办的首届“川博杯”校园创意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在去年12月正式启动,面向省内大中专院校学生,征集以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或巴蜀文化为主题元素的动漫类、工业设计类、平面设计类原创作品。大赛设一等奖3名,每名奖金1万元,二等奖6名,每名奖金5000元,三等奖10名每名奖金3000元,大赛还设有最佳人气设计奖、最佳实用设计奖,奖金各5000元。此次大赛共收到600余件参赛作品,来自各社会各界的知名专家学者,设计大师以及创意企业人士所组成的专家评委在四川成都市律政公证处工作人员的全程公证下,评出了本届大赛的各项获奖作品。以四川博物院馆藏张大千名作《荷花图》为灵感,由丁侃和其团队设计的“大千美食”系列餐具《金边芙蓉》拔得头筹,不仅领到万元大奖,还被四川宝光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中,与其签订工作协议。此外,李小永设计的U盘《吉祥云》和杨平的《编钟笔》也获得一等奖。最佳人气设计奖则被《巴蜀青铜玉器韵》摘得。
 
  四川省文化厅机关党委书记严飒爽在颁奖仪式上表示,创意设计作为四川省“5+2”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中的重点培育业态,需要广大创意设计人才的热情和贡献,只有创意、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佳作,才能赢得市场,抢占发展我省创意设计业的先机。从本届设计大赛收到的创意设计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省内各大院校师生们的创意灵感,还可以看到年轻朋友们对巴蜀文化的钟爱和对创意设计的热情。这次大赛的举办对于培养四川创意设计产业新人、新作,加强青年人的文化学习创新能力,展示四川文化新形象和加深四川公众对巴蜀文化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为省内设计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充分挖掘四川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展现四川文化特色,促进我省创意设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我们将选择锦里、宽窄巷子等创意元素密集区域设立“创意小屋”,对我省创意设计业重点品牌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届时,也会对“川博杯”大赛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以树立四川创意作品品牌,着力营造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有效推进我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
 
  作为本次大赛赞助商之一的四川宝光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邀请专家评委对来自各大院校的参赛作品进行权威评判,透过大量优秀的参赛设计作品,发掘出了一批热衷于文化事业的产品设计和有志于弘扬巴蜀文化的后备人才,借此活动他们将让所有的创作灵感化为现实,将一幅幅设计作品转化为大众爱不释手的艺术商品。他现场还为获奖者们抛出了橄榄枝,邀请创意人才的加盟。
 
  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卢越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此次“川博杯”校园创意文化产品设计大赛是在历届四川高校文化创意比赛中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优秀作品涌现最多,奖项设立最多的一次。针对广大师生对四川巴蜀文化了解有限,对丰富的文化资源缺乏了解沟通的机会,四川博物院在大赛前期特别开展了巴蜀文化创意穿越之旅。把巴蜀文化讲座,把艺术考古讲座,把流动博物馆举办的展览送到各学校,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巴蜀文化,激发设计灵感。大赛旨在鼓励四川省青年了解并发掘巴蜀民族文化,推出新型文化创意设计产品,培育四川青年创作能力,进一步为设计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本届“川博杯”也得到了社会企业界关注和支持,多家著名央企还专门与组委会联系,希望直接参与并冠名第二届“川博杯”校园创意文化产品设计大赛。此外,大赛在社会舆论掀起了热烈反响,不少企业界、社会专家学者也纷纷要求做大做强“川博杯”,更建议要以此为契机创立“巴蜀文化创意节”,让全社会都参与到新兴的四川创意文化产业中来。(四川博物院 张衡)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