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场文人画逆市走强
一幅近六米高的水墨巨制《嵩阳古柏》,成了中国美术馆2号展厅的“明星”,“长炮短枪”对准了它,有不少参观者在画前合影留念,有的是装扮时尚的青少年,有的是坐在轮椅中的耄耋老者。一些观画者更是轻声地念起了画上的题诗。当九十岁高龄的冯其庸与友人出现展厅中,又一轮拍照、合影、签名的热潮涌起。这是“冯其庸九十诗·书·画展”上的一幕场景。此次展览的诗书画出自冯其庸一人之手。作为著名学者和当代文人画代表人物之一的冯其庸,已经是收藏圈的公众人物。业内专家指出,公众对文人画的热情一直在上升,文人画正从传统的小众欣赏的艺术品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公众视野。在艺术品市场的“调整期”,公众对文人画的热情逆市走强,显示出收藏界审美取向的逐步多元化和收藏理性的稳步回归。
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鲁迅美术学院主办。 5月8日,记者在中国美术馆 “冯其庸九十诗·书·画展”上看到,参观者来自各个年龄段,尤其对冯其庸全面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学养功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吸引参观者的两个焦点是:一是此次展览的诗书画出自冯其庸一人之手。绘画部分既有色彩富丽、对比强烈的重彩西部山水,也有笔墨洒脱、古朴浑厚的宋元风格山水。此次展出的书法作品均为冯其庸自己的诗作,而且在多幅画作上也有他的自作题诗。二是展出的作品均为冯其庸近年来所创作的书画作品,其中半数作品是冯先生89岁至90岁所作,且多为大幅作品。作于2012年的《嵩阳古柏》,高5.8米,宽2.15米,只画了一棵古柏,画中柏树现存于嵩山嵩阳书院,据说汉武帝东巡时曾看到此柏。
“当代的文人为数不少,文人的类型也远远超过古代。但是能书善画的不多,而能书善画者当中卓然成家的就更少。在这‘更少数’的文人中,冯其庸算一个。 ”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收藏委员会委员、国家注册拍卖师李学伟说,冯其庸学养深厚,不仅是著名的红学家,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他的作品表现出中国书画在两种艺术形式创作中相互作用的关系,也论证了书画同源的道理。所书多自己的诗作,更具有文人气息。
“近几年来,茅盾、曹禺、吴祖光等著名文人的画作价格逐步上升。特别是从去年秋天到现在,艺术品收藏市场处在调整期,但现当代文人画的市场表现为逆势走强,值得关注。 ”李学伟说,收藏市场上文人画的热度在上升,像郭沫若的兰花加题诗在5年里已经上涨了3倍。今年春拍以来,虽说拍卖市场的成交率和成交价双双回落,但现当代文人画的市场人气明显还在上升。
文人画魅力独特
文人画在国画领域里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 5月10日,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潘德柏向记者介绍说,文人画强调诗书画一体性,这种方式因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而获得了审美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因此,对文人画家来说,诗文书画的学养是基础。但是,能够把诗书画彼此结合到一起,而且能够相互依存,互为辉映,则又反映出学养的高下。 “因此,诗文书画全能是文人画产生的基本要求。 ”
在元、明、清以后,相对于民间画工与宫廷画家,文人画占据了主流,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绘画所达到的高度。文人画主要有四大特征,即轻形似重神似、轻客观再现重主观抒发、轻描摹重书写、轻技术审美重文化审美。我们今天欣赏文人画,可以看到诗情溢于画外,诗意于画中,加上书法的表现,更凸显学养之功。
“文人画最重要的特征是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这使得创作者的心态更为自由,其中传达出的韵致穿越时空的限制,成为文化艺术的不朽篇章。 ”李学伟说,不少国画的传世之作,如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作品,近代齐白石、吴昌硕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产物。
收藏价值很可观
不过,当代人想画出文人画实在不易。“原因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越来越少了。 ”李学伟说。现在以画画为职业的人,很多人的书法是拿不出手的,写作水平很一般,创作诗词就更谈不到了。 “有的人在画上题诗,二十多个竟有两三个错别字。这样的文化素养根本没有办法谈文人画的创作。 ”还有的人没有最基本的美术修养和训练,自然也没法画出画来。古代的文人诗文书画是基本的文化素养,这一点值得现代人深思。
创作者文化素养的总体下降,是文人画人气日高的重要背景。文人画在当代的发展,可以为中国画向何处去提供重要的探索途径。有专业人士认为,文人画不仅在审美上表现出中华民族绘画的审美特色,而且这一特色所反映出的规律性问题,正好能够弥补当代中国画的不足。如今,以学识滋润笔墨,以修养神助丹青,将有可能成为创新现代中国画的契机。
日前的一份调查显示,购买艺术品的人抱有投资目的的仅占32%,大部分还是抱有长期收藏、装饰等目的,比例高达68%。家居装饰是目前人们购买艺术品的主因之一。
在古代一向曲高和寡的文人画,在现今已经日渐走近公众,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新的收藏增长点。让真正的藏家庆幸的是,目前文人画还没有卷入炒家低买高卖的财富游戏当中。
“在这个资本泡沫开始破裂的市场,文人画以其自身的文化魅力保持着可观的升值后劲。”李学伟说,发展到今天的中国画,已经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多元化倾向,但是,在这种多元化之中,文人画与传统相连的审美品位,与社会相关的文化意识,与自身相依的表现方式,都让其表现出生机勃勃的艺术魅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