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赴浙江河南新疆检查

  中国文物报 记者李政报道5月7日至14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带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李树文担任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对浙江进行了文物保护法执法的检查工作。检查组先后深入绍兴、宁波、嘉兴、杭州,听取当地政府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的工作汇报,并与相关部门和基层文博工作者座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恒,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庞丽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马德秀、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吴晓华及部分人大代表参加了检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陪同检查。
 
        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介绍了浙江省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相关的立法、执法、普法工作,坚持体制与机制创新,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具有浙江特色的文物保护法规和政策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路甬祥指出,全面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既是我们的法律责任,也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与利用之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浙江经济发达,文物资源丰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迅猛,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文物保护的问题和矛盾。民营经济的发达,民间资本的雄厚,为文物流通、民间收藏、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据了解,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的省、市、县三级文物执法监察机构全覆盖,社会文物保护和管理的规范有序,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与利用,以及民办博物馆的快速发展,是浙江文物保护工作的几大亮点。这些积极的探索为新形势下解决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法规政策、体制机制上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路甬祥在检查中强调,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要有效运用法律手段、科技手段,严厉打击文物领域犯罪,保障文物安全。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依法保护和利用好宝贵的文物资源。调动全社会保护文物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民间收藏和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掘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价值,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体现文物事业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惠及民生、激励创造的重要功能。
 
       浙江基层文博单位的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给予三普登录文物以合法法律地位、加大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力度、改进和完善涉及文物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前置许可制度、明确将文物影响评估列为基本建设工程规划审批的前置条件,以及将考古调查作为土地流转的前置条件,明确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费用作为土地流转成本的组成部分等完善文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同时,建议能完善博物馆领域立法,加强文物流通领域管理,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
 
        检查期间,检查组实地考察了浙江省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天一阁、良渚博物院、良渚遗址、河姆渡遗址、慈城、阿育王寺、南湖一大旧址、运河杭州段和宁波八字桥、嘉兴月湖历史街区,以及越文化、紫林坊等民办博物馆。  
 
         中国文物报讯 记者郭桂香报道5月6日至5月11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克明为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赴河南省检查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检查组成员有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王文荣、张诗明、秦绍德,全国人大代表杨光洪、周森。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等陪同检查。
 
        5月6日,执法检查组与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进行了工作座谈。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关于河南省政府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工作情况的汇报。在座谈会上,白克明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活动的主要目的和重点内容,以及先期开展的北京、四川、湖北、甘肃、江西、河北等6个省、市的检查情况。张广智提出了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考古勘探和调查的收费办法、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途径等建议。
 
         执法检查期间,检查组分别听取了郑州市、开封市、安阳市、洛阳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并与当地文物、公安、工商、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河南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和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龙门石窟,延庆观、相国寺、白马寺、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定鼎门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广泛听取基层一线文物保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执法检查期间,白克明指出,保护文物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是保护我们的历史,也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未来。依法做好文物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文物保护法》颁布30年来,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从改革开放前后的文物数量、经费投入、博物馆数量、机构建设等有关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文物保护任务日趋繁重。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地之一,文物保护责任十分艰巨。希望河南省各级政府尤其是主要领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依法做好文物工作;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加强文物执法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及相关法律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开创文物保护事业的新局面。
 
    听完检查组成员对在豫文物执法检查的体会和建议后,励小捷表示,检查组的建议对河南省乃至对全国文物保护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文物局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他还针对作为在用宗教场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维修项目,强调了文物工作的两个理念:一是对于不隶属文物系统,如由宗教、高等院校等使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都应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的视野,同样给予必要的支持;二是凡是文物保护单位,不论是文物系统以内的还是以外的,都要严格依据《文物保护法》,履行相应的保护责任。
   
    本报讯 记者马怡运报道5月7日至15日,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宗源担任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抵达新疆,进行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冯长根、严以新、郑荃,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以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等参加了执法检查工作。
 
   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用时9天,总行程上万公里,在到达的第一天即听取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对于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汇报。检查组先后抵达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阿勒泰地区,实地考察了交河故城、坎儿井、柏孜克里克石窟、北庭遗址、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库车王府、库车大寺、热瓦克佛寺遗址、达玛沟小佛寺遗址博物馆、拉依苏亚兰干遗址考古现场、和田博物馆、布尔津县博物馆等多个文物保护单位。

   石宗源在考察中说,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航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决定》中部署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任务,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祖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留给中华儿女大量珍贵文物,它们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依法做好文物工作,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贯彻实施好文物保护法,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将进一步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将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石宗源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文物普查、抢救保护、合理利用、执法能力建设以及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和文物工作者文物保护意识强,十分重视文物工作。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能够积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依法开展文物工作,努力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检查组了解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多,文物保护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也有很多自身不好解决的困难。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有野外文物近万处,其中大多数处于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或深山地带,长期处于无人值守状态,随着经济开发和路网的快速延伸,野外文物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检查组表示,一定会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反映的困难认真研究分析,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以便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文物保护事业更好的发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