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拍两亿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文/孙琳琳

  培根这类明星画家拍出高价的重要作品导致了一种错觉,仿佛艺术品很少受经济形势起落的影响,特别抗跌保值。

  情人节之夜,伦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夜拍”的在场者被高价烧得脸颊发烫,几幅只有iPad大小,挂在楼梯走道里都看不清的小作品拍出了惊人的高价。安迪·沃霍尔25×20cm的《金钱符号》拍出38.5万英镑,里希特24×28cm的《抽象的形象》拍出99.3英镑,弗洛伊德22.5×33cm的《小画像》拍出160万英镑。

  不过,成为当晚头条的是培根的《亨利埃塔·莫莱伊斯的肖像》(165×142cm),这张情色味浓郁的癫狂画作是培根根据情人的照片创作的,经过数轮竞价,最终被电话委托人(又是电话委托人)买走,拍出213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11亿元)。

  这件作品由福布斯亿万富翁谢尔登·索洛送拍,他在曼哈顿搞地产大富,这张画他收藏了29年,只在15年前拿出来展示过。

  在这个寒气还未退去的初春,大明星培根的高价成交纪录就像设计师Michael Kors的狼皮披肩一样,让人看一眼就出汗。佳士得首席执政官斯蒂芬·墨菲在《华尔街日报》上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是正常反应:“现在人人都在抢购艺术品。”

  佳士得战后当代艺术品拍卖的史上第一高价,也是培根的三联画,2008年拍出2630万英镑。在市场上,培根这类明星画家屡屡拍出高价的重要作品导致了一种错觉,仿佛艺术品很少受经济形势起落的影响,特别抗跌保值,投资艺术比投资金融理财产品更稳赚不赔。

  而实际上,艺术品投资也随大势起落,体质甚至更敏感。只能锦上添花,不可雪中送炭,这一点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艺术市场崩塌时得到了有力的证明。那些倾家荡产的人,没有因为拥有一幅雷诺阿原作就绝处逢生,相反,在经济衰退之下,很多日本买家80年代购入的作品,再回到拍卖行时只卖当初售价的1%。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