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阜阳出土汉代圭表沉寂千年的神秘传说

35年前,阜阳出土两件神秘器物为最古老天文观测仪器

表明早在2000年前,阜阳地区曾是我国重要的天文研究中心

在阜阳师范学院西校区喷泉处嬉戏的同学们不会想到,此处就是轰动一时的西汉汝阴侯墓所在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5年前,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大量文物,其中有2件结构奇特的漆器,具体功用一直不为人所知。经多名学者共同研究,这两件器物于今年被确认为西汉时期的圭表和二十八宿星盘。

 这也是中国截至目前发现最早的天文观测仪器实物,同时也表明,早在2000年前,阜阳地区曾是我国重要的天文研究中心。

仙人住宅已成大学校园

在原阜阳地区博物馆馆长韩自强的回忆里,阜阳师范学院西校区喷泉处,原叫双古堆,也是西汉汝阴侯墓所在地。汝阴,曾是阜阳地区的古称。

当年这里是阜城城郊。双古堆原是座高出地面20米、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70多米的大土堆。因土堆上有两个尖顶,因此被称为“双古堆”。

这里曾流传着仙人的传说。传说历来黄河泛滥,阜阳四周一片汪洋,惟双古堆像孤岛一样伫立水中,水涨,古堆也随之升高,再大的水也难以将其淹没。因此,世代相传双古堆是仙人的住宅。

1977年春,时阜阳县城郊公社罗庄大队在古堆前建窑,挖出了几个陶制的马头。同年7月,经上级批准,阜阳地区博物馆会同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和阜阳县文化局,对古堆进行了挖掘和清理,方才揭开双古堆之谜。

韩自强介绍,根据墓葬出土漆器、铜器、封泥上的 “女 (汝)阴侯”、“汝阴家丞”、“十一年”等铭文,推定这里为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夫妻的墓葬。

目前,在阜阳博物馆,有该墓的复原陈列。

皇帝的“司机”夏侯婴

因出土文物之多之精美,汝阴侯墓的发掘一时惊动全国。从那以后,韩自强也跟汝阴侯墓结下不解之缘,一直在整理研究出土文物。

汝阴侯是谁?为何其墓葬中会有如此之多的高规格陪葬品?韩自强介绍,《史记·列传·樊郦滕灌列传》、《汉书·夏侯婴传》曾对汝阴侯夏侯婴进行了描述。夏侯婴是西汉沛县人,从小与刘邦关系密切,当初因为夏侯婴曾任滕县令“滕令奉车”官职,楚人称令为公,所以号滕公。

夏侯婴曾长期为刘邦驾车。他随从汉王刘邦攻击项羽的军队进军彭城时,汉军被项羽打得大败。刘邦因兵败不利,乘马车急速逃去。在半路上遇到了刘邦的两个孩子,即后来的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刘邦不闻不问,作为驾车人,夏侯婴把他们收上车来。

当时马已跑得十分疲乏,敌人又紧追在后,汉王特别着急,有好几次用脚把两个孩子踢下车去,想扔掉他们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婴下车把他们收上来,一直把他们载在车上。最终他们逃出了险境,把孝惠帝、鲁元公主安然无恙地送到了丰邑。

夏侯婴自从跟随高帝在沛县起兵,长期担任“太仆”一职,太仆主要负责皇帝的车骑出行,一直到高帝去世。之后又作为太仆侍奉孝惠帝。孝惠帝和吕后非常感激夏侯婴在下邑的路上救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紧靠在皇宫北面的一等宅第赐给他,名为“近我”,意思是说“这样可以离我最近”,以此表示对夏侯婴的格外尊宠。

古墓中两件神秘的器物

夏侯婴一直生活在当时的首都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即使去世之后,也安葬在长安城东处,墓地被当地人称之为“马冢”。因此,夏侯婴有生之年并没有来到封地汝阴,而是让其子夏侯灶来汝阴就封,传至第四代,因罪国除。

韩自强介绍,虽墓葬有早期被盗痕迹,但当年考古人员还是发掘了270多件珍贵文物,涉及竹简、漆器、铜器、陶器、金、银器。还包括太乙九宫占盘、六壬栻盘和二十八宿星盘各一件。这三件器物与术数和天文学有关。

目前,阜阳博物馆有这三件器物的复原品展示。

不过,在出土文物中,有两件物品一直没有确定用途。这两件神秘的文物,第一件编号为37,因功能不详被定名为“不知名漆器”;第二件编号为43,由于出土时位于六壬栻盘和二十八宿星盘边上,因此被推测为用于支撑栻盘的架子,又被称之为“漆盒”。

这些漆器在以往的考古历史上从未出现过。韩自强介绍,这两件漆器出土时,木质已严重腐烂。韩自强回忆,由于当时绘画人员不足,曾请阜师院美术系的师生帮助绘图,才留下1:1大小的图纸,也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揭开古墓沉寂的秘密

安徽博物馆新馆布展创造了一个特殊的机缘,将天文史、考古和博物馆等方面的几位工作者带到了一起。这几位工作者即是市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阜阳博物馆助理研究员韩朝、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石云里、省博物馆专家方林,经三年多的研究证实,确认它们是西汉时期的圭表和二十八宿星盘。

据介绍,学者们原计划是对西汉夏侯灶墓出土的“二十八宿星盘”进行进一步研究,看看它与所谓的“栻盘架”之间有什么关系,无意中又发现了“不知名漆器”的特殊性,结果学者们对这两件器物的重新研究,发现了世界上目前所见最早,并有确切年代的两件天文观测仪器。

所谓“不知名漆器”是一件木制彩绘漆器,经研究其应为圭表。圭表一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由垂直竖立的“表”和水平的“圭”组成,通过正午太阳在圭面投影的长短来确定节气。

韩自强介绍,虽然汝阴侯墓葬出土的这个圭表和江苏仪征东汉墓出土的折叠式青铜圭表有所不同,前者的圭下方有刻度,后者没有,但两者极其相像,其中前者的两个立耳就是用来投射日影的表,而底座上的三个特殊点则对应冬至、夏至和春秋分正午日影达到的位置,作用与仪征东汉青铜圭表上三个铜方钉完全相同。

而漆盒结构复杂,呈长方形,打开后有三层板,还有一个支架,令人惊奇的是,支架到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再打开了。学者们拿着复制品一次次研究后,感觉这些在墓中摆放在一起的漆器可能是“一家子”。经过不停地试验,学者们发现漆盒和二十八宿星盘配合使用,形成一个适用于阜阳地理纬度的赤道式天体测量仪器,这也是世界现存最早且具有确定年代的赤道式天体测量仪器实物。这种仪器符合史书中记载的“圆仪”的特征,启发了“浑天说”的产生,也是浑仪的始祖。

学者们认为,漆器圭表和二十八宿星盘不仅填补了我国现代天文学史研究上的重要空白。据此还说明,早在2000年前,阜阳曾是我国重要的天文研究中心,许多人以为天文观测起源于欧洲,但其实我国对赤道的观测早于欧洲1000多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