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和气》与明宪宗的艺术情怀
我时常徜徉于博物馆与美术馆之间,对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渐生情愫,对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更是情有独钟,一次偶然参观到一幅珍藏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的画作——《一团和气》,一经过目便印象深刻,教人难以忘怀;后几经辗转搜得图画的相关资料,仔细端详,悉心研读,越觉欣喜愈加,称道连连。
《一团和气》好一幅奇思妙构的创意图画,乍看画面,只见一位长者团坐,髡发,笑容满面,形相弥勒佛尊,似乎平常,并无特别之处;细察,发现身穿袈裟前后衣片色泽差异,始觉不同寻常;审视,图中豁然隐现三人,顿觉惊奇;悉察,图画左右两旁恭立二人,左侧无冕,右侧冠巾,左右二者双目以对相互躬身施礼;三人合抱,五官共享,浑然一体。如此奇构独到创意,丹青妙笔技法了然,堪称一绝。
画中何人?察看题跋现端倪,原来作者试图表达“虎溪三笑”历史佳话。“朕闻,晋陶渊明乃儒门之秀,陆修静亦隐居学道之良,而惠远法师则释氏之翘楚者也。法师居庐山送客不过虎溪,一日陶陆二人访之,与语道合,不觉送过虎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此岂非一团和气邪,试挥彩笔题识其上。……”如此,图中左侧当为儒生陶渊明,右侧则是道士陆修静,正中自然是释教佛家形象。儒释道三教圆通,一团和气其乐融融。
画此何意,难道仅是表达对世俗教化殊途同归的礼赞。非也,题跋“嗟世人之有生并戴天而履地,既均禀以同赋,何彼殊而此异,惟凿智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虽近在于一门,乃远同于四裔。伟哉达人,遐观高视;谈笑有仪,俯仰不愧。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噫!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披图以观,有概予志。聊援笔以写怀,庶以警俗而励世。”显然,画此是在藉此寄语对世俗风气的作为激励,权然是一幅宏图愿景。
作者为谁,大明成化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好一幅《一团和气》,妙笔丹青,彰显出一代君王的艺术情怀,精湛技法淋漓尽致,直抒帝王 “和气一团”其乐融融的宏图愿景。中国历史上不乏才华横溢的艺术君王,譬如有宋代的“徽宗”帝,铁划银钩瘦金书,丹青有约寡人画。相比之下“成化”一帝,有“一团和气”之构想、政治和融之愿景。
尽管成化帝朱见深苦心孤诣地绘就《一团和气》,图画愿景终究是纸。如今,人们记怀并追求的是“徽宗”的字画、北宋的瓷、成化的青花鸡米缸等,同时也从收藏文物、阅读历史、悉心审视中发现一幅幅往昔浮望眼。细思量,以史为鉴照心明,得益乐陶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