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外销瓷器数以亿计
记者 邱治
自唐代以降,历经宋元明清,中国瓷器一直是出口的大宗商品。这部分专门销往国外的陶瓷器就叫“外销瓷”。全国各地有数不清的窑场日夜赶工生产外销瓷器,如唐代的长沙窑,宋代的龙泉窑、同安窑,元代的青花瓷、磁州窑、德化窑,明代的龙泉窑、平和窑、景德镇窑以及清代景德镇和广彩等。那么,这么多年来,外销瓷究竟有多少?
17世纪输往欧洲瓷器每年超300万件
古代瓷器外销的途径有陆路和海路两种。最主要途径还是海上的“陶瓷之路”,因为货船的装载量大,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上万件瓷器,运输成本也相对低廉。
要统计出一个具体的数据已经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从文献中得悉一二。
据古运泉和杨少祥等先生研究,在主要用于出口的宋代广东路瓷器中,一年的总产量可高达一亿三千万件。2007年发掘的浙江龙泉市的龙窑遗址,其规模之大,足见宋代龙泉窑瓷器的数量相当惊人,而作为宋代主要出口瓷器的龙泉窑在欧洲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再参照欧洲贸易公司的记录。17世纪是中国陶瓷出口的鼎盛时期,每年输往欧洲的中国瓷器至少有300万件。在明末清初的低谷之后,清初又迎来一个输出高峰。据佛尔克先生所著的《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书所载,“从1602年至1682年,在这短短的80年里,我国瓷器的输出量竟达1600万件以上。”
当然,进行中国陶瓷贸易的不止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家,如果再加上其他国家及中国商人直接运往欧洲的瓷器,其数量之巨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有人感叹,17世纪中国陶瓷出口的数量应该是个天文数字,“地域之广数量之多,实在难以统计”。
十多年前的海捞瓷很便宜100件康熙青花盘只要100美元
因为海运的昌盛,这个天文数字的出口瓷器只要有万分之一突遇风浪沉没,其数量就是数十万件。
据中国水下考古中心的一项报告,中国南海海域的沉船不少于2000艘,也不会超过3000艘。据国外一些海事机构的统计,在中国沿海以及中国通往欧洲、西亚的所有航线上沉没的装载瓷器的贸易海船,有记载的就多达2000余艘。
因为瓷器重量大价值高,是远洋航船的理想压舱物,所以来往商船一般都会装载大量瓷器。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上万件瓷器,而大型商船装载数十万件更是不在话下。
仅以越南为例,就有数例数十万件瓷器被打捞出水。1990-1992年被发现和打捞的“头顿”沉船,就发现中国景德镇、汕、德化窑生产的中国外销瓷器6万件(套);1998-1999年打捞的金瓯沉船,也出水了既有中国传统风格又有欧洲风格的中国清代瓷器5万多件,其中有的青花瓷器落有“大清雍正年制”款。另外,在此期间发现和打捞的“建江”沉船和“占婆岛”沉船中,也都发现了中国以及越南、泰国的瓷器。当时的越南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中国瓷器的真正价值,因此这些沉船上的中国瓷器都被批量拍卖,非常便宜:成批买,100件青花碗只要50美元,100件康熙青花盘大约100美元,单件买,一件青花花卉纹粉盒才10美元,1件26公分的青花盘卖8美元。
对于这些海里打捞起来的外销瓷,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其精美程度不能与官窑瓷器相提并论,但由于来自沉船,具有较明显的历史背景,更有可能发现以往从没见过的古代陶瓷器皿和古代陶瓷品种,所反映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海捞瓷大事
黑石号捞出唐代瓷器6.7万件
1984年,迈克·哈彻在南海找到“哥德马尔森号”,打捞上23.9万件青花瓷器,125块金锭、总重达45公斤,还有两门刻有东印度公司缩写VOC的青铜铸炮……哈彻将它们悄悄拉到公海,隐匿一年后,拿出“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国际公约,将沉宝交给荷兰的嘉士德拍卖行。
1998年,蒂尔曼·沃特法发现了“马热尼”号沉船。9月,在勿里洞岛外海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沉船,并将其命名为“黑石号”,后来发现这是一艘难得一见的中国唐代沉船。其中仅瓷器就达67000多件。2005年,新加坡“圣淘沙”机构(Sen-tosa Leisure)在购买了被打捞文物的数年展览权之后,筹资3000万美元将其整批购下。1999年,迈克·哈彻在南海找到巨型帆船泰兴号,毁坏了65万件瓷器后,将剩余36.5万件精品瓷器运往德国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马克(约1100多万美元)。
2003年,美国退伍老兵费尔·格雷科“盗捞”事情被曝光。据报道,于1997年到2002年间,格雷科在南海海域先后发现了16艘海底沉船,捞起了约2.3万件古董。令人吃惊的是,格雷科悄悄将古董运回美国,卖给私人藏家。
2004年,比利时金融投资客吕克·海曼斯在爪哇海找到一条70米长、15米宽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商船。海曼斯在船队坐镇整整19个月,指挥潜水队先后下潜2万次,把将近25万件珍宝逐一打捞上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