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云经典之作将现身荣宝斋(上海)
文/ 杨心一
杨飞云是中国现代油画界的一位扛鼎人物,他的绘画以其纯净 的古典主义美质而享誉中国画坛。——高全喜 (北航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
杨飞云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北京油画学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中国油画写实画派的倡导者和领军人物,杨飞云一直强调“写生是一个油画家必须经常持守的本分,没有写生 这种方式就没有油画这门奇妙的艺术品类产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也指出:“发展中的中国油画似乎绕 不开掌握地道的油画语言这个基础,杨飞云作为新一代油画家的一员,在这个历史时期承担起了历史性的任务。”
《窗外的阳光》是杨飞云中期代表作中的经典作品,这幅画的独特性至少体现于三个方面:首先,此
画在背景中另有一幅杨飞云的佳作,这种“画中画”的构图设计在杨飞云的作品中极为少见。“画中 画”(Picture within a Picture)可追溯至西方艺术史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悠久传统,并在17世纪的 伦勃朗、维米尔和委拉斯凯兹等大师作品中达到顶峰,《窗外的阳光》反映出杨飞云对西方文艺复兴肖 像画传统的完美应用和转化。这种十分独特的构图,除了加强纵深感之外,往往有更深的寓意。细究隐 藏于背景中的另一幅画作,不难发现,正是1987年上海“全国第一届油画展”中荣获最高优等奖的《北 方姑娘》。而《北方姑娘》在杨飞云的第一个风格定型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见图1)
为什么杨飞云会将这样一幅早期重要作品放入《窗外的阳光》中?这其中更深的内涵是,《窗外的阳光》不仅是杨飞云与西方古典大师的对话,也是他在尝试与自己的早期经典作品对话,标志着杨飞云在 艺术语言的探索道路上的心路历程。
艺术批评家、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精深与单纯——论杨飞云的油画艺术》写道,从80年代初 到中期,杨飞云主要研究文艺复兴早期和北欧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作品风格,早期作品趋向于单纯和理想 化处理,如《小演员》(1985)、《北方姑娘》(1987)等代表作。(《小演员》在2007年春拍中拍出了
369.6万元的高价,这一成交价在杨飞云当季成交价中排名第三,杨飞云当季油画的成交均价为186.64万元/ 平米,《小演员》的成交均价比这一均价高出近2倍。其市场认可度由此可见一斑。)而从90年代开始, 杨飞云进入中年盛期,在精神、学养和技巧三个方面达到新的境界,中期作品与早期相比增加了更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意味:
“画家关注的是今日现实生活和人物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物和其生活环境的刻画,表达对于 现实生活景象和生命存在的感受,寄寓自己的情怀。从《妙龄女》(1995)、《盛夏》(1996)、《同行》(1997)、《姐妹》(1998)《窗外的阳光》(1999)等一大批作品中可以看到。”(范迪安)(2011年,《同行》以1092.5万元的价格在朵云轩拍卖会上成交,这是杨飞云拍卖历史上仅有的2次成交价突破千万元 大关中的一次。)像其他中期代表作一样,《窗外的阳光》十分典型地体现出杨飞云这种画风的转变,画中 的生活景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与众不同的是,这幅画暗含着杨飞云从借鉴西方油画到自己风格形成的 脉络,画家有意识地将《北方姑娘》以“画中画”的结构嵌套于背景中,是在叩问和总结这一时期艺术探索 的所得,抑或展望下一个时期新的艺术问题?可见《窗外的阳光》融入了画家高度的自我意识,以罕见的“画中画”手法在杨飞云中期代表作中凸显出重要价值。
其二,《窗外的阳光》的另一个独特处是同时创造了一个室内空间和一个室外空间(见图3),这在杨飞云的作品中亦不多见。范迪安及其他一些批评家曾将杨飞云界定为“室内画家”,与所谓“室外画家”相区 别。“室外画家”醉心于迅速变化的外部世界,杨飞云却坚持在“室内”这个有限的空间中容纳他的精神追 求,正如艺术批评家高全喜所说,杨飞云的“室内”是一种深层的精神空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艺术家有两种类型,一种不断求新求异;另一种类型则是坚持不懈,杨飞 云属于后者。但对于“室内画家”杨飞云而 言,有一类作品更具有探索性,那就是“窗 口”题材。《窗外的阳光》是这种“窗口” 题材的代表。与一般的室内题材相比,《窗 外的阳光》的空间感更为丰富,既呈现出画 家擅长的室内场景,又呈现出窗外一抹阳光 照耀的现实景观。窗口作为联系内外空间的 画面结构,让画家能同时描绘这两个层面。 杨飞云有多幅以“窗前”命名的作品,但极 少像《窗外的阳光》这样具有完整的两重空 间,可以说,《窗外的阳光》“窗前”在构 思上是超前的。
其三,这幅画同时涵盖了人物、植物、水果、静物、建筑物等不同内容,画面对这些元素进行 了精心组合,展示出杨飞云全面而高超的写实 技艺。画中女性人物是杨飞云在这一时期偏爱 描绘的典型东方形象,人物衣着上传统青花瓷 器般的蓝色与橙黄色形成令人愉悦的对比(见 图2),而植物和水果在油画传统中一般是象 征生命的符号。对于写实派作品来说,比尺寸更重要的是画面的 精致,《窗外的阳光》综合描绘各种对象的扎实 功底,似乎成为写实技艺的集中展示。正因为如此,《窗外的阳光》不仅被反复著 录,而且编选入杨飞云的美术教科书,这说明《窗外的阳光》对中国写实艺术语言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才能用于教学。
中国写实艺术的重要价值之一,是以探索艺术语言奠定绘画学科教学的基础。写实艺术在“学院”、 “官方”等类别化的称呼背后,其实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多元面貌中的另一种“艺术本体论”。例如范迪 安认为,杨飞云等一大批画家潜心研究古典油画风格,是从油画语言的“本源”和油画内涵的“本质”上 探索油画艺术的举动。“发展中的中国油画似乎绕不开掌握地道的油画语言这个基础,因而,杨飞云作为 新一代油画家的一员,在这个历史时期承担起了历史性的任务。”杨飞云也曾言,“我们那时的艺术理 想,(是)艺术根基的建立和艺术科目的拓展。”
可以说,画家的艺术理想凝结在《窗外的阳光》每一个细节的安排中,从而使《窗外的阳光》成为杨 飞云中期代表作中具有独特价值的经典之作。这件作品今年6月将露面荣宝斋(微博)(上海)2012春拍油画雕塑与当代水墨专场,届时它的市场表现也值得期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