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广鸣的录像艺术
一种惴惴不安的忧惧
──论袁广鸣的录像艺术
文:王嘉骥
袁广鸣的作品自来带着一定程度的自传特质。脉络的去除或断裂是离散,也是飘浮,至少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他从1990年代以至2005年结婚之前的生命景况。经过他后制处理的影像,多数脱离了现实世界的临场感,而转换为虚幻/虚拟的存在,以幽灵的形式,寄托在其作品之中,形成一种徘徊于“无域之所”(non-places)的存在境遇。无家或失所(displacement)的状态,持续出现在他的创作之中。《漂浮》(2000)录像中的小船,轮回般地在海中漂浮与翻覆。“船”可以理解为艺术家主体状态的投射,也暗示居住,是另类的“家”,只是更为飘泊不定,且随时倾覆,泄露了与灭顶──死亡──有关的恐惧意识。
在《城市失格》系列(2001-2004)当中,袁广鸣移除了熙来攘往的事物,尤其是行人和车辆,使城市因失去了公众而丧失其作为城市的资格。到了《逝去中的风景》(2007),叶子则是删除了叶脉,也如失格的城市一般,不但消解了基本特征,叶片的个别性也连带丧失,更意味着叶子与树的支干根茎之间的生命连结关系已经断裂。
《逝去中的风景──经过II》(2011)是袁广鸣2007年同名录像作品的续作。影片同样以“家”为聚焦的主题。摄影机长趋直入现实,镜头在家内与户外的空间反复前进与后退,在自家与邻家之间,在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之间,在有机的生命空间与废墟空间之间,在山与海之间,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袁广鸣彷佛塑造了一条虚拟的影像“信道”。藉由这条信道,他尝试以影像链接宇宙中的生与死,可见与不可见。不仅如此,这通道甚至是袁广鸣用以召唤个人对父亲记忆的通幽之径。
从记忆的缅怀,到记忆的焦虑,进而对记忆展开全景式(panoramic)的搜寻与扫描,这其中似乎泄露了对于影像的一种强迫性的占有欲。袁广鸣把对往生父亲的缅怀,存放在影像之中,变成有形的记忆。从这开始,他也把仅有的亲人挚爱,特别是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封装为具有仪式性的纪念影像,譬如《逝去中的肖像》(2011)和《微笑的小木马》(2011)。然而,不无诡异及吊诡的是:彷佛这是艺术家个人的意识投射,他将《逝去中的肖像》中的妻子显影为一种飘移在模糊与清晰之间的存在状态:似近还远地循环着;既是记忆,也如魅影。如此,一股因忧惧“家变”所致的沈寂、黑暗与孤独感,再度油然而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