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艺人自荐参与海口骑楼修复

  海口网4月4日消息(见习记者 谈星余)年久失修的水巷口骑楼正在如火如荼地修缮当中,三亚的石雕师傅于长友多次找到施工方,自荐参与骑楼修复,终于如愿。

  记者3日来到骑楼修缮施工现场,正巧看到于师傅用刀轻轻雕琢和打磨石墩,不一会儿,优雅的睡莲就在他手中逐渐成形。接着,于师傅又小心翼翼地把完成的雕刻逐个用水泥固定下来。因为刻花基石的加入,整个门框显得更加美观精致。

  于师傅说,其实用电脑雕刻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但为了还原历史真实感,施工方最终还是决定手工打造。手工打造可以让图案更逼真。为了达到惟妙惟肖的观感,必须精益求精,不能有半点马虎。

  于长友是黑龙江哈尔滨人,59岁,长居三亚,钟情于古旧建筑物的修复。有一天在网上看到水巷口骑楼修缮工程开工的消息后,就一直梦想着自已也能参与工程修缮。从去年开始,他就在三亚和海口之间来回跑了很多趟,到处打听有关骑楼工程的情况,希望能参与骑楼修复,但好几次都被拒之门外。“我不求工钱,只是希望尽一点力,为骑楼修复做点贡献,也能在骑楼里留下些自己的痕迹。”

  最后,于师傅联系到骑楼修建指挥部,此时正处于水巷口骑楼整修的最后阶段,需要雕刻师。于师傅给施工方负责人出示了他的作品,终于被引荐到工地,负责骑楼门基石的雕刻工作。

  于师傅称,从1966年学习雕刻到现在的40年时间,他不断拜师求艺,熟练掌握了东阳刀法和北方刀法的工艺。期间,于师傅走南闯北,尝试过牌匾、翻沙、木型等各种雕刻工艺,参与过古建筑的修缮工程难以计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武当山的修缮工作。

  记者注意到,因为长年从事雕刻工作,于师傅手上留下了很多伤疤,也起了很多老茧。于师傅说,他就是个平凡的老百姓,只想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工程之所以吸引他,是因为他知道要修复的是一个百年骑楼,而这个骑楼沉淀了太多的历史和回忆。“我雕刻的东西如果被认同和采纳,它将和这个百年老街共存。”

  13扇门,26座门基石,于师傅将用他的工刀,在水巷口骑楼留下最深情的印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