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筹资金买旧址 九老人接力守护民间革命纪念馆

洪河槽村是井陉县西部的一座小山村,四周群山环绕,村西几公里处,就是山西省地界。用洪河槽村人的话说,这儿进可攻、退可守。正因为这独特的地理环境,抗战时期,这里成了百团大战正太铁路破袭战的前方指挥部,聂荣臻元帅曾驻扎在这里,亲自指挥战斗。这也是聂荣臻元帅救助日本小姑娘加藤美穗子的地方。
硝烟散尽,百团大战指部旧址一度成为民宅。1994年,村中六位老人自筹资金,甚至捐出了自己的棺材板,买下了旧址所在地,建起了“井陉县百团大战展览馆”(如今称聂荣臻指挥部旧址)。2008年,河北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级文保单位,洪河槽村聂荣臻指挥部旧址名列其中。
纪念馆建成之初,六位老人义务挑起守护展览馆的担子,几位老人每天轮流去展览馆打扫卫生,风雨无阻。如今,这六位老人三位离世,三位步履蹒跚。2002年6月,村民许铁锁主动帮六位老人义务守护展览馆。2004年10月,退休干部李化璟与村民许淑平也加入了守护的队伍,并担任义务讲解员至今。9位老人的义举成了井陉佳话,感动了十里八乡。
那些景那些物
聂荣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坐落于洪河槽村半山腰上,沿着村中一条水泥路可以直达旧址。旧址不大,普通的石墙石屋。李化璟老人说,院墙除了墙缝用灰重新抹过,其他地方保持了原貌。老人说,每逢节假日,参观者众多,他和许淑平要轮流担任解说员,参观者少的时候,担心村中顽童捣乱,除了打扫、维护,纪念馆都会锁门。
在纪念馆狭小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一株梨树。石榴树下,石凳围着一块石板刻制的棋盘。棋盘已斑驳,石榴树生命依旧旺盛。李化璟老人告诉记者,聂荣臻元帅喜好下棋,在指挥破袭战的紧张间隙,会坐在棋盘前与友对弈一局。“聂帅在这儿指挥战斗时我7岁。”李化璟说。
纪念馆共有5间石屋,正屋两间,左进是聂荣臻的起居室,土炕、土灶、煤油灯、粗布被褥……唯一与普通民宅不同的是,地面上有一深约4米的防空洞。右边的展室摆着数十幅聂荣臻的老照片等物。
人已故,历史的气息却依然浓厚,在李化璟老人的解说下,聂帅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记者眼前:或在煤油灯下拿着地图深思、或在棋盘前对弈。

一代名帅救孤女
在洪河槽村聂荣臻指挥部旧址展览室里,有关聂荣臻的照片中有一张合影异常珍贵,照片上,聂荣臻一身戎装,面带笑容,牵着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就是战士们冒险救出的日本小姑娘加藤美穗子。
1940年,中国抗战如火如荼,在八路军进攻井陉矿区时,在东王舍车站的炮火中,正在作战的战士们突然听到起火的屋子里有孩子啼哭声。不顾危险,战士们冲进屋里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美穗子和她仅仅几个月大的妹妹。
美穗子的妹妹还在襁褓中,被送到洪河槽村后,聂荣臻在村里给其临时找了一个奶娘。李化璟说,这个奶娘是他本家一个姐姐,对待这个婴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两天后,聂荣臻让老乡用一副挑子把两个孩子送到石家庄的日本兵营。送姐妹俩去日本兵营的是李化唐,临走的时候,担心孩子在路上哭,聂荣臻亲自在院里的梨树上摘下许多梨,放在了筐子里。这一场景,也被著名战地摄影记者沙飞用镜头记录了下来,照片就放在展馆里。怀揣着聂荣臻亲笔写的“致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的信,李化唐几经辗转,将两个孩子送到了日本军营。后来,美穗子回到了日本,而她的小妹妹则死在了石家庄的医院里。
在旧址外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聂荣臻送别日本孤女处”。这块石碑所在的位置就是当年聂荣臻送别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地方,石碑是在聂荣臻率部撤走后不久设立的,经过多年的风雨,已经风化严重。李化璟说:“那张聂帅送别日本小姑娘的珍贵照片就是在这里拍的。”

老人捐棺材板建纪念馆
“聂荣臻指挥部旧址在2008年被列入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也是中国唯一一所民间革命纪念馆。”洪河槽村党支部书记栾力荣告诉记者,指挥部旧址是井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近万人前来参观。旧址能有今天,都是李化璟、许淑平等9位老人的功劳。
李化璟老人今年已经80岁,退休前在井陉矿区红星煤矿当书记。老人老伴已经去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矿区工作。退休后,儿女都劝他到矿区居住,可李化璟拒绝了孩子们的好意。因为,他惦记着洪河槽村,惦记着洪河槽村的聂荣臻指挥部旧址。
李化璟说:“纪念馆是李化瑞、李华堂等六位老人一手建起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栾力荣说,1984年,时任井陉县文化馆馆长的李化瑞离休回到了老家洪河槽村,回想起当年烽火连天的日子,想建座纪念馆,让后人记住那段峥嵘岁月。经过多年谋思,李化瑞在1991年找到了该村当年任八路军营长的许永堂与老区工委书记李华堂,并找来了村干部李风、李化卿、李化民等老党员,开始筹建展览馆。在村里的支持下,六位老人自筹资金,花五千元买下了村民李化西的房子———聂荣臻当年居住、指挥战斗的地方。随后,他们又找来聂荣臻曾经使用过的桌子、椅子、马灯。“由于村里缺少木头,李化瑞甚至将自己准备做棺材的木板捐了出来。”
1994年,六位老人终于开办了“井陉县百团大战展览馆”(如今称聂荣臻指挥部旧址)。展馆建成之时,杨成武将军还欣然亲笔题写了馆名。
栾力荣说,展馆建成后,六位老人又义务挑起守护展览馆的担子。由于年岁已高,六位老人慢慢无力照顾展馆。
2002年6月,村民许铁锁从六位老人手中接过第一棒,开始义务守护展览馆。
2004年至今,李化璟与许淑平将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展览馆。
栾力荣告诉记者,李化璟和许淑平两位老人对纪念馆的维护和管理都是无偿的。李化璟接手之后,看到旧址聂荣臻起居室里的防空洞年久失修,有坍塌迹象,他几经奔走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对防空洞进行了勘测,加固。展览室里的老照片年久发黄,磨损严重。李化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了保住这些老照片,他数次前往井陉矿区、石家庄,想方设法拉来5000元赞助,找专业人员对老照片做了处理。经过处理,老照片焕然一新。
洪河槽村架起友谊桥梁
栾力荣说,“2002年,当年获救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随同日中友好代表团来到了井陉,来到了我们洪河槽村,观看了当年自己被救助的地方,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此后,日中双方友好人士均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座纪念馆,传承“元帅救孤”这段佳话,将中日友好关系发扬光大。现在,在聂荣臻指挥部旧址不远处,一座新的纪念馆拔地而起,名称是“百团大战美穗子获救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这是中日双方共同出资建设的纪念馆,馆里有抗战历史,也有聂荣臻救孤的详细资料,以及中日双方友好往来的见证。
栾力荣说,历史不能忘记,洪河槽村人应该感谢李化瑞、李化璟等老人,是他们保住了历史的最好见证———聂荣臻指挥部旧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