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素描两居室惊艳外滩18号

  司空见惯了生活的光源与影子,看惯了平面上的素描,你有见过“立体素描”吗?昨天,《在视网膜上弯曲的光》艺术展在外滩十八号画廊开幕。所有展品中最让人惊艳的莫过于一间两居室的房间了,里面所有的物品上的阴影都是素描上去的,人在画中,反倒成了“平面模特”,让人啧啧称奇。

  昨天,记者走进了这间25平方米大的二居室,不管是桌椅、还是墙上的衣服、雨伞,上面都有着黑白分明的阴影。不少观众脱鞋走进这间神奇的两居室,用手机拍照。拍出来的效果像一幅幅油画。相比有阴影的立体家具,人在画中,反而显得相当平面。

  “两居室”的创作者姜吉安介绍说,这是他花费了整整两年的心血的作品,当时他租了一个90平方米的毛坯房,月租金3000多元,潜心作画。和在画纸上创作不同,在实物上画素描相当不易,由于房间内的很多家居用品都是用玻璃钢翻新的,在上面作画除了笔要旋转、要时刻注意阴影的虚实变化外,他还要用光线推导的方式推导阴影的投影。为了营造逼真的感觉,还需在细节上进行处理,比如用很细很细的笔勾勒茶壶的缝隙。“现实中的阴影没那么强烈,立体素描的意义就是将人的视觉观看方式强化了。人走在房间里,由于人的阴影很弱,感觉像飘浮在空中,和素描家居相比,人反倒显得很虚幻。这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我想表达的是人的视觉是可以被塑造的。”

  姜吉安透露说,此次的展览,他带来了两居室的一隅,也就是25平方米的缩影。运来部分立体素描家居后,他在临时搭建起来的展览空间里,花了3天3夜,临时为空间的墙壁和地上添上了阴影。

  除了两居室外,一款名叫《组织,悬浮在空中》的作品也十分奇特,看着光源变幻,石头上的投影互相交错,时间长了,人会被催眠。

  据悉,此次展览的时间为4月7日—5月27日,共有六位具有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以各自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和表现方式,通过装置,光学影像,多媒体及架上作品,围绕“光”的主题创作呈现,探索并尝试光在人们主观认知和客观世界中的对立和统一。展览《在视网膜上弯曲的光》提示观看方式的可塑性,观看与光的各种维度的各种可能,将把观众从日常观看经验与观看方式中解放出来,去面对一个充满视觉冲击的观赏现场。 本报讯记者 范彦萍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