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为艺术品拍卖证明身份
在一次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明成化斗彩团莲纹高足杯”(如图)可以堪称精品。该杯敞口,深腹,弧壁,瘦底,下呈喇叭形高足,高足上部起竹节;内、外口沿及足圈各饰一道青花弦纹;杯外壁饰四组斗彩团莲纹,上辅黄褐色相间花草纹,下衬如意云头。足内沿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件瓷器上曾经有过火烧的痕迹。按理说,这原本是瓷器的“瑕疵”,但是由于一段特殊的历史而成为了鉴定的“铁证”:1923年6月26日晚,紫禁城西北角神武门内建福宫的德日新斋发生火灾,这里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花园,经常作诗赋词并加以赞美,并将他一生的珍藏,如字画古玩、供奉的不少金质法器、藏文经版等,都存放于此。这场大火把这座瑰丽的皇家花园,连同无数珍宝化为灰烬,唯有一些藏在锦盒或木盒中的瓷器幸存,此器便是其中的幸存者。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艺术品市场上并不少见,特别是一些非常珍罕的器物,由于缺少比较的对象,而需要借鉴一些外在的因素加以判别。就拿曾经被认为是传授的“秘色瓷”来说,谁都没有看到过,但是随着法门寺出土了一系列秘色瓷碗,其逐渐被人们了解,其中有一件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口径21厘米,高约9.4厘米,重817克。敞口,深腹,圈足。口沿五曲,腹壁斜收,曲口以下的腹壁有竖向凸棱。胎较薄,釉色均匀,晶莹凝润。外残留包装纸上的唐代仕女图印痕,为珍贵的文化痕迹,也成为了鉴定这件瓷器的一个“铁证”。
由于早期瓷器在烧制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这在现在又往往不能模仿,所以这也成为了鉴定瓷器的一个“铁证”。弘治瓷乃至整个明中期的瓷器都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底部塌凹,特别是盘碗之类的器物。这一缺陷性特点在后世仿品中很难仿制成功。第二个特点是弘治器物底足稍矮,底足白釉发灰或泛青色,不可能非常洁白。在一次香港苏富比(微博)春拍中,一件明弘治·黄地青花折枝“栀子花”纹盘就拍出了722万港元,而在2010年的一次秋拍中,类似的一件明弘治·黄釉青花折枝花果盘的成交价则只有448万元。其特点就是底部微凹,足墙内敛,足部露胎处呈“火石红”色。胎体实腻坚致,釉质肥润凝糯。盘体内外通施低温黄釉,色艳泽丽,外壁通绘卷叶花朵,盘心为一组折枝花卉,壁内绘莲蓬、葡萄、柿子、石榴四组花果,为明弘治期同类宫廷官造瓷种精品,且全美品相,弥足珍贵。
除了瓷器之外,在玉器的拍卖市场上,这种“缺陷”也是非常重要的“铁证”,像“镂空”器物中,断面的线条往往较锋利,还可能出现拉丝毛痕和断缺毛口,这本是明清时期手工制作无法避免的缺陷,却是当今鉴别明清镂空拉丝玉器的重要依据。现代仿品采用的是电动工具,镂空处的拉丝痕圆钝,无断面缺口,明清工匠是以手工或脚踏转轮带动砣轮拉丝切割的,所以制品的切割面必然不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