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黑马金银锭

  上海 吴伟忠

  金银作为货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金币——郢爰。东汉以后黄金逐步退出流通,白银的地位日益上升。金银铤大约出现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已日益完善,唐代白银货币的形制以银饼和银铤为主。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其品种颇多,规格多样。明清银锭还有官铸和私铸之分,官铸的银锭大多铸有银局名,私铸的一般则铸有私银钱号名等。而在收藏市场上,同规格的官铸银锭往往是私铸银锭的数倍甚至十多倍。此外,金银锭的品相、史料价值和存世量都是影响其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

  近十年来金银锭收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尤其从2006年以来,金银锭的升值幅度加快。前些年只卖四五万元的清代私铸五十两银锭涨到了十万多元,若是品相好的价格还能翻番,而特殊的官铸银锭精品更是涨到了数十万元甚至更高。如2007年中国嘉德(微博)公司秋季拍卖会“古钱、金银锭专场”上,一件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铭文详细,制作规范,保存完好,品相极佳,最终拍得156.8万元高价。而在去年中国嘉德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金银锭”专场上,一件品相上好的元代“兴国路”五十两银锭以310.5万元落槌,一举刷新中国银锭拍卖最高成交纪录。可见当前金银锭收藏正逢其时,值得集币爱好者多加关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