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西瓷器贸易:瓷绘人物耶稣瓷受欢迎

  (福音时报) 明清时期景德镇产瓷步入昌盛,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废除海禁政策,以青花瓷为主要品种的外销瓷大量销往海外。当时,外销瓷在欧洲被视为奢侈品、收藏品和珍贵器皿。直至18世纪,贸易的蓬勃发展,瓷器才开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装饰题材也因之更加丰富。

  但据称,早在16世纪中叶,为宣传教义,欧洲传教士就开始在景德镇订购一些宗教用瓷器,装饰题材多描绘宗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画样来自《圣经》插图和版画。至18世纪初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产品中,有一种“其底心绘有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像——十字架两旁侍立着圣母和圣约翰”。

  “耶稣瓷”的生产和艺术表现上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18世纪初期墨彩瓷的产生与发展。墨彩是釉上彩瓷器品种之一,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釉料,在瓷器上绘画,经彩绘烘烤而成。浓黑的彩料在似雪的白釉或仿石、豆青、米黄等釉上装饰绘画,既类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又能模仿欧洲铜版画和蚀刻画的视觉效果,因此受到中西文化的双重接纳,得意普遍使用。

  而宗教题材人物在那时多采用墨彩描绘,以墨彩纤细的灰黑线条勾勒图像造型并敷彩,不仅符合宗教氛围,更能再现版画原作的色调,有时加入金彩和矾红彩,增添画面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

  因着,中西瓷器贸易的推动,中西方艺术和文化的交流也同时取得了很大进步。在一定范围上来说,瓷器俨然充当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被赋予了文化层面上的重要意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