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米仓道考古探险调查圆满结束

  3月5日到17日,受巴中市文化局委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组织的为期13天的“米仓道”考古探险调查活动圆满结束。此次考古调查邀请到了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研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文物报社、暨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15家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此外,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全程跟踪记录、采访,西安十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技术支持也参与了此次探险调查。
  
  此次调查行程约6000公里,3月6日到11日考察团队调查了四川省巴中市境内的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相关遗存,3月12日考察队到达陕西汉中,由北向南调查了汉中市南郑县、巴中市南江县的相关遗存。调查内容以与古道相关的遗迹、遗物为主,还考察了博物馆、文管所收藏的可移动文物。参与调查的专家、学者爬山涉水、翻越雪山,徒步行程达到500余里,共考察文物点约230处,其中与米仓古道相关的文物点有100多处,新发现文物点15处。考察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由汉中通往巴中的3条主要路线及其支道。对新发现的以及原有的共100多处文物点进行了价值评估,初步确认了“米仓道”的存在及其大致走向。
 
  米仓古道保存状况良好,文化遗存丰富。在“米仓道”沿线发现了汉到清代的古道路、古碑刻、古桥、墓葬等历史遗存。古道路遗存主要有南江县的两河口栈道及桥墩、桃园古道、土字坝栈道孔、通江县集路、桥、碑于一体的渡水溪古道石刻、平昌县的长安古道、汉中道等。其中从南郑小坝到南江大坝的官仓坪(巴峪关)清代关隘遗迹积雪没过腿部、古道依崖而建,是此次考察最艰险的一段,或许印证了文献记载中关于“米仓道”的艰险。专家们认为米仓古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道路选择,即使同一时期也因用途各异而有不同的走向。此外,平昌的小宁城遗址(宋),通江的安辑寨(宋)都是军事防御设施遗存,保存状况良好,可谓巴中的“古寨双子星”。沿途还考察了一批古建筑群,如恩阳古镇、白衣古镇、板桥镇,花房子(吴家大院)等,从其布局、规模、保存状况来看,是四川古镇遗存中的瑰宝,见证了米仓古道沿线曾经的繁荣。巴文化遗存也是本次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平昌白衣古镇发现的汉到六朝的墓砖,结合在通江考察的四个古城址,大家认为若对这些遗存再深入勘探,可望寻找巴文化遗址。
 
  专家们认为“米仓道”沿线地势险,山峰奇,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交通运输和文化传播作用,目前很多文物点的保护级别太低,有的甚至还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建议首先对这些文物点的价值作新的全面的评估,尽快提高其中重要文物点的保护级别,其中特别重要的遗存,保护级别应有较大提高。其次该院也将与巴中市合作开展古道、古栈道的测绘,古墓葬、古遗址的勘探及发掘,以储存优质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然后规划短期、中期、长期的保护利用计划。同时,该院已开始着手调查资料的整理工作,将陆续推出“米仓道”考察图录和论文集。 (四川省文物管理局 李白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