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锦明13年守护“红色遗址”高君宇故居纪念馆
在高君宇故居纪念馆,他是管理员、清洁员、守门员和讲解员。因为,在这里,只有他一个人——史锦明。
史锦明今年53岁,1978年参加工作,是娄烦县静游联校小学高级教师。1998年,因工作需要,他被借调到高君宇故居纪念馆负责日常管理工作。13年来,他怀着对革命先辈高君宇的崇敬之情,默默地守护着这一“红色遗址”。
他每天打开故居纪念馆大门后,便提水扫地,打扫院子,擦拭展柜。13年来,他日复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史锦明,勤学习,善钻研。作为讲解员,他利用故居纪念馆保存的文物、资料和线索,潜心研究高君宇的生平事迹,与慕名而来的专家学者倾心交流。为了解答好参观者提出的一个个难以解答的疑问,他或自费购买书籍,或不辞劳苦翻山越岭走访调查。13年来,他配合国家、省、市、县党史工作者搜集故居文物不下30件,提供资料3万余字,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次,为参观者义务讲解达1500多次。这期间,他发表研究论文3篇,为连环画册《高君宇的故事》撰写解说词2.5万余字,还协助《生死之恋》和《回望高君宇》剧组现场拍摄。
他在高君宇故居纪念馆上班,家却在县城。每年五月至十月份是旅游旺季,来这里参观的人较多。县城离故居20多公里路程,为了方便参观者,他就住在故居,顾不上照顾家里身体不好的妻子、孩子。去年8月,他一连几周都忙于工作,没时间回家里看一眼。正在这个时候,他妻子的胆结石病发作了,痛得在家里炕上打滚,豆大的汗珠浸湿了头发。妻子拿起手机想告他,想想他那么忙,还没来得及拨出去就挂了。后来,在孩子和邻居的帮助下,妻子艰难地坐上去太原的大巴。当妻子躺到手术台上时,他却正热情饱满地向参观者讲解……直到一周后,他才抽出时间赶到太原陪侍术后的妻子。他的老父亲偏瘫多年了,身边离不开人,当他遇到工作加班不能回家的时候,便把父亲背到他工作的地方照料……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如今只要一说起高君宇的事迹来,他便会滔滔不绝。向参观者介绍高君宇的生平事迹,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了他的乐趣所在。正如他所言:“如果仅仅是为了工作饭碗,清贫的我在这个故居纪念馆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我最终能坚持下来,靠得是高君宇忠诚、坚定、执著、奉献的革命精神的感召。”史锦明在给孩子们讲述高君宇的革命事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