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藏:岭南庸调银饼现身

  遗宝之谜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解密何家村 10

  何家村银饼上有“东市库”的文字,是首次发现,正面墨书题写:“东市库、郝景、五十二两四钱”。东市是唐长安的两市之一,唐朝政府设有京都市令、平准署令等官职,掌管市场贸易之事 。东市库银饼可能即是东市平准之物,平准,就是政府为防止私商操纵市场、牟取暴利,运用贵时抛售、贱时收买的方式,以求稳定市场价格的一种经济措施。有必要设立平准机构,稳定物价。东市库银饼也可能是邸店铸成银饼之税钱。

  何家村遗宝中还有4枚银饼很特别,刻有文字,其中一件正面錾文“怀集县开十庸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还有两件錾文“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专知官彭崇嗣、典梁海、匠王定”。另1件錾文内容相同,仅末尾3字为“匠陈宾”。这是遗宝中所有的器物中带有明确纪年的物品,“开十”当为“开元十年”之省文,“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这是首次发现明确的庸调银饼,也是目前唯一的发现。

  银饼上的“洊安”、“怀集”是地名,怀集县故治今广东怀集县,洊安县故治在今怀集县西,两者唐时属岭南道广州。岭南诸州是重要产银、贡之地。这些银饼就是当地的庸调折变为银、冶铸成饼送交国库的赋银。《唐六典》卷二十左藏令务:“凡天下赋调先于输场,简其合尺度斤两者,卿及御史监阅,然后纳于库藏。皆题以州县年月,所以别粗良,辨新旧也。”怀集县、洊安县庸调银饼上錾刻的铭文,题以县名、纪年、来源、重量、负责官员及工匠的职务、姓名、以备考核查验,其格式、内容与文献记载一致。

  有趣的是,“怀集” 庸调银饼左下侧有一圆形补疤,上缴国库的银饼本身是钱财,必须验明成色和重量,但并不需要规整,补痕与银饼的形态并无关系,这可能是缴税或入库前校订重量后发现不足,补加后留下的遗痕。可见进入国库前有严格的检验,不足要补齐重量。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