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工作与道德诚信

  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综合新华网、人民网等门户网站组织的“2012年两会调查”结果发现,“社会道德”和“食品安全”成为网民新的两会关注点,网民最关注的“五个热点话题”中,社会道德建设居首。
 
       面对公众普遍关心的“道德之问”,应如何看待?重建社会道德和诚信,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做些什么?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道德建设这道看上去很简单却又相当复杂的题目,理所当然地成为代表委员们包括文博界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中国文物报》官方微博@中国文物报特尝试进行了微调查:诚信缺失深深触动国人神经。重建社会道德和诚信,请您“支招”:您觉着在文博行业也存在着这一问题吗,表现在哪?文化遗产对构建新时期新道德的意义何在?文博行业和文博人应当做些什么?

  网友热烈响应,积极参与。
  
  用有形文化遗产弘扬无形道德文化
 
  李修松代表说,“教育民众,为社会服务”,教育与服务是文博行业职能中的两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自身活动,让观者、听众有所收获、有所教育、有所感染、有所启发,是文博单位文博人的使命之一。
 
       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立志勤学、求索攻坚、谦虚礼貌、律己宽人、整洁健身、勤劳节俭、爱国爱民、天下为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商鞅立木,获得百姓信任,推行了新法;刘伯承诚待小叶丹,红军长征顺利过彝区……
 
       余辉委员认为,通过对文化遗产中诚实守信等积极正面道德内容的发掘、发现、展览、展示等活动,影响、塑造当代国人的新道德新价值,是文博单位文博人的重要工作。
 
       文博单位尤其是博物馆、展览馆等对公众开放单位,工作人员面向公众的工作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一个服务的过程,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与公众接触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传递着文明,在处理每一件事情时,也都在体现和表现着文明,对公众的道德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有博友这样陈言。
 
  文博行业同样需要道德建设
 
  与社会上各行各业一样,文博行业同样需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除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建设外,文博行业专业的特性,又使得它的道德诚信问题格外引人注意。
 
       安家瑶委员说,美国考古学会即对会员提出要求,不得从事和参与有经济升值和买卖行为的文物交易活动。我国老一辈文物考古工作者也严格恪守不从事文物收藏的职业道德底线。而现如今,个别文物、博物馆的从业人员无视单位规定,到处走穴从事商业文物鉴定活动,甚至对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鉴别真假、信口报价。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对此作出相应的制度性强制性规定。
 
       因为文物普查工作的特点及工作环境,上级普查部门既不能规定每个普查队的文物发现数量,也很难对基层数十支普查队的野外调查到位率、覆盖率进行完全有效的监督。保证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的质量,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全凭“三普人”的自觉性与责任心;文物考古发掘时,往往是现场工作人员获取捕捉的信息量最大,发掘结束后假如回填,别人只能通过发掘报告第二手获取,除发掘者的专业素质外,诚实诚信亦很关键。有博友如是说。
 
       博物馆也是需要讲究博物馆伦理的地方,什么是职业道德底线?什么事情不该做?藏品来源问题,复制品摆放标注、博物馆员工/保管员回避制度等等规范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作为本该应该具有很高公信力的单位,因为不讲究博物馆伦理,有些馆屡次让社会质疑。有些网友的阐述非常专业。
  
        文物具有珍稀性、唯一性特点,一旦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不可救药的,因此,对文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就尤其需要加强强化。余辉委员强调。(中国文物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