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文物泛滥,伪专家助阵(图)

假文物泛滥,伪专家助阵

日前,刚刚获得2011年中国收藏界十大年度人物称号的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表示,我国目前不仅古玩收藏市场混乱,古玩鉴定专家队伍更加混乱,目前起码有几十亿件大大小小假文物在民间流转。

乱世藏金,盛世藏宝。这个“宝”大概指的就是文物了。如今正逢盛世,收藏也是个潮流,但现实情况却是“起码有几十亿件大大小小假文物在民间流转”。

假文物泛滥成灾,与文物市场泡沫经济的推动脱离不了关系。

一来,一夜暴富的梦想催生了文物收藏热。谁都想着路边捡个铁疙瘩就能卖个成千上万,古玩市场淘个瓶瓶罐罐就能值个宝马奔驰。但收藏归收藏,没几个人知道自己含在嘴里捧在手上的宝贝到底是真是假。然而,不懂真假并不代表没有收藏的热情和冲动,于是花重金买假货的人免不了在屡战屡败之后,继以屡败屡战,抛开假文物产业链上本身具有的经济价值,假文物泛滥在所难免。

二来,见钱眼开的专家催生了文物鉴定热。专家,是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在我们看来,这样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的,尤其是文物鉴定专家。但文物鉴定专家现在是一抓一大把,而且还都是“通才”,金玉瓷器,家具造像,无一不懂。一些鉴宝节目中,几名专家随手就能将藏家拿出的不同年代不同材料不同种类的古董辨出真假,并给出估价。活跃于拍卖市场的鉴定专家更是将给文物开诊断书作为主业。文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但可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政治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它的珍贵还在于它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再生就意味着鉴定结果的唯一性。但方方面面的新闻告诉我们,不一样的专家,不一样的鉴定费,不一样的收藏家,鉴定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鉴定师的一纸证书还比不上收藏家自己的“盲目”判断。

王立军表示,真正的鉴定专家从来只鉴定古玩的真假和年代,不对文物进行估价。“凡是鉴定古玩需要收费,并且开具证书的专家,一般都靠不住。”

如此看来,为了让假文物退出收藏界,至少我们也要做到,让那些伪专家不能欺名盗世,而这,指望普通收藏爱好者生出一双火眼金睛也不现实更非长久之计,有关部门更应该把好关,提高并严守准入门槛。只有这样,文物收藏才能给盛世锦上添花,而不是给公众添堵。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