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的两会圆满落幕
2012年全国“两会”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而艺术圈的“两会”也悄悄拉开了序幕。昨日,2011年度中国当代艺术家权力榜颁奖典礼晚会刚刚结束,而今天,也就是2012年3月6日下午2点半,由《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杂志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当代艺术家暨收藏家沙龙”在北京柏悦酒店61层召开。
此次收藏家沙龙邀请了国内著名的收藏家余德耀(微博)、王薇、林明哲、唐炬(微博)等,艺术家有周春芽(微博)、丁乙、隋建国、谭国斌(微博)、刘建华以及新锐艺术家杨勋、吴迪等等。此次论坛由收藏家王薇女士主持。
刚刚获“年度收藏家”殊荣的余德耀先生关于"信·望·爱的艺术人生"的主题发言,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他谈到:“收藏是恒久忍耐,也是恩赐,是对艺术人生信、望、爱。坚信企业家精神:冒险、创新、益众。”
余德耀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的主要藏品,其中不乏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力作,而且很多都是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优秀作品,这些艺术家有周春芽、方力钧(微博)、张晓刚(微博)、周铁海、张力、严培明、叶永青、祈志龙、谷文达、林明弘、杨福东、庄辉、岳敏君、艾未未、王广义、徐冰、陈箴、黄永砯、曾梵志、张洹、隋建国、李辉、顾德新等。当然余德耀也收藏了一些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像奈良美智、草间弥生、Anselm Kiefer、Maurizio Cattelan、Antony Gormley、Anish Kapoor、Adel Adbessemed、Fred Sandback、Mona Hatoum等等艺术家优秀的作品。
同时,余德耀先生又谈到机构收藏与社会公众的责任。第一个方面就是机构设置和公益性的展览。作为印尼华侨,余德耀创办了非盈利性的机构——余德耀基金会,致力于收藏、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目前余德耀正在上海建立德美术馆,并于今年8月举办私人收藏展。他希望他的私人美术馆可以改变世人对这个地区这个城市的印象。第二个方面是学术项目——巴厘岛对话。这个“对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肃,他罗列了历届与会者的名单:巫鸿、郭建超、黄专、黄笃(微博)、郑胜天、卢迎华、董冰峰(微博)、乌里希克、张子康(微博)、余德耀、张晓刚、岳敏君、周春芽、叶永青、丁乙、隋建国、汪建伟(微博)、刘鼎等。余德耀同这些艺术家在一起探讨艺术探讨人生,并在巴厘岛一起游玩。第三个方面是赞助项目,余德耀不仅仅赞助艺术家像欧阳春(微博)、叶永青、潘剑、李晖等,而且还赞助了一些美术馆比如宋庄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印尼国家美术馆等。余德耀基金会网站英文版于3月中旬上线,而中文版将于5月中旬上线。最后,余德耀用一句话总结了今天的发言:不要怕与梦想,因为成功来自于一个梦!
随后,著名收藏家唐炬、王薇、林明哲也谈了各自的收藏理念和经验。唐炬谈到,这些年他一直关注架上绘画的梳理和研究。王薇从90年代就开始收藏一些艺术名家像吴作人、吴冠中、杨飞云、何多苓、周春芽等艺术家的作品,近些年开始收藏80后、90后的作品。她声称,自己作为一个女人,本来可以待在家里相夫教子过平淡的生活,而出于对艺术的喜爱投入收藏事业之中,同时,她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女性从家里走出来去欣赏高雅的艺术,享受生活。而台湾收藏家林明哲强调了对年轻艺术家的帮助和推举,因为有太多的收藏家只收藏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忽视了年轻艺术家,这种现象不利于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话语刚落,引起了全场观众的掌声和喝彩。
艺术家和收藏家追求艺术的方式略有不同,接下来就该艺术家代表发言了,这一环节由周春芽主持。刚刚荣获了“年度艺术家”称号的艺术家隋建国就自己的艺术之路展开了演讲。可以说,隋建国的艺术之路是一段心路历程。他的内心始终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进行着悄无声息的较量。
隋建国的艺术经历了现代主义(1987-1989)、材料观念主义(1990-1996)和视觉文化研究(1997-2007)三个时期:第一时期逢20世纪中国80年代现代艺术运动的高潮期,这一时期他以《平衡》、《失重》和《卫生肖像》三个系列为代表,突出了运用各种现代主义雕塑语言进行“自我”、“生命意义”的哲理陈述和反省。90年代初,随着中国文化转型期的到来,他调整了自己的艺术问题与方向,开始把本土性的材料实验与观念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机融入工作,代表作品有《地罣》、《闭锁记忆》、《沉积的记忆系列》、《碑林》(1993)、1996年的《殛》。同时,隋建国以1997年的《衣钵》(《中山装》)和1999年的《中国制造》(《恐龙》)为标志,真正将自己的艺术推进到一个无法用“雕塑”限定的疆域。这一突变过程也使他完成了由一个优秀的雕塑家向一个杰出的当代艺术家的身份转换。
隋建国坦言:艺术家要抵制社会意识的压力,坚持自己的理想。这种坚持是有回报的,社会的认可和理想的实现。
隋建国演讲结束之后,在场的几位当代艺术家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著名当代艺术家丁乙简单谈了谈自己的艺术之路。他利用“十”字形的图案重复和细致地构造画面,这是一种极简主义的艺术观念。丁乙谈到:一幅作品完成五分之四的时候,下一幅作品的想法便萌生了。基本上一年画12幅画,三年不卖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办一次个展。所以,丁乙认为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办一次高质量的个展相当不易。
艺术家刘建华有过几次与品牌合作的经历,他坦言:可以与品牌合作,但不能失去自身想象的自由。艺术家、收藏家、批评家、经纪人都是在一根线上的,所以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新锐艺术家吴迪谈到了从兴趣到责任感的转变,而杨勋则认为艺术归零的说法是对年轻艺术家的提醒,年轻艺术家应该找到自己的坐标,一方面是收藏家的激励,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自己的艺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