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吴永宽的陶刻艺术
掌握陶瓷装饰(陶刻)技法,书法、绘画是必备的基本功,吴永宽在工作之余,经常练习书法、绘画,正、行、草、隶、篆,分阶段临习,笔划间起、承、转、收的细微之处,都着意临写,并与原贴进行反复的比较、对照,寻找自己在临贴上的差距,哪里不足就从哪里首手改进,由浅入深,打下书法的基础,学习国画就容易多了。
国画艺术是掌握用线的艺术,陶刻艺术也是如此,线的质量,线的力度,线运行的累、重、缓、急,线的粗、细搭配,线的疏密分布,线与面的合,都能表达画的意境。纵观宜兴紫砂历代的陶刻名家,如项不损、陈曼生、任淦庭等,像当代的陶刻大家谭泉海、毛国强等,都对书画非常擅长,吴永宽在他们的作品中广泛地汲取艺术营养,充实自己,他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要当一名有深厚文化素养和功底的陶刻艺术家。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于2006年获得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的称号,一种时代紧迫感促使他加倍的努力,广求名师指点,凡有一技之长者,他都虚心地向他学习,以丰富自己的陶刻语言,提高自己的陶刻水平,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使他的陶刻技艺得到长足的进步,欣赏他的陶刻作品,他目前的紫砂陶刻上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修养全面,书画兼擅 书法上正、行、草、隶、篆皆能,尤其是在篆隶方面,绘画山水、人物、花鸟都能用刀如笔,在紫砂壶上一一绘出。山水画中的奇松怪石,远山近峰等等的描绘,在壶的方寸之地,绘出大自然的大千气象。人物有仕女、佛像、八仙、古人圣贤、文化名人等 。在对花鸟的描绘上,通过对各种花贲以及鸟类的生动刻绘,将大自然中的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表现得恰得好处。
二、对单刀的掌握别具匠心 善微刻,通过精心的组合,除刻上切壶、切水、切茶的铭文外,还可补充较大篇幅的说明文字,画面大小互补,对比强烈,章法大疏大密,赏心悦目。如他在"井栏壶"上面刻绘的"上善若水",安排在靠把处,从上而下,在壶的下部刻了《老子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篇全文,共50字。在"蝇头小字"上能刻出书法的意趣,这是他能纯熟用刀的缘故。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上善若水"内容中用一个水字把它同茶与壶联系起来,使人们在欣赏壶的同时能得到传统名篇深刻哲理的教益。
三、由于有较深的速写、素描功底,表现在人物画上,造型准确,行动传神,背景协调和谐。如他刻的"八仙壶",在8把"龙蛋壶"上分别刻上张果老、何仙姑等传统中的"八仙"人物,搭配以行云、流水、祥云、仙鹤、古松等背景。另一面用篆书刻上八仙的名字,书画合璧,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趣。他刻的仕女体态君子婀娜,面容姣丽,受到普遍欢迎。
四、在篆文的释读和临 写上下了较熔体的功夫。所刻篆体书写规范,笔力遒劲古拙,章法安排恰当,古雅绝伦。
五、把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间常用吉祥祝词作为壶铭,寄托作者对壶友的真诚祝愿,进行感情交流。如"千祥云集,万福频臻","宝贵吉祥,延年益受"等。
六、吴永宽在茶壶上用陶刻作浅浮雕有偿试 所刻的画面立体感强,突出了主题画面的精神风貌。如他用浅浮雕刻成的"牡丹图",把牡丹的形象通过刻、挖、剔、刮等手法,把牡丹的花瓣层层迭现,显示名花的多姿多彩,花蕊纷披挥洒,花叶错落围绕,立体的画面产生了新的视觉美感,更加凸现了牡丹的富贵体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