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馆三地”建设项目规划地震文物征集工作全面完成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文物征集被国务院纳入了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并在《“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明确了工作要求。2009年8月省政府第39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北川、映秀、汉旺、深溪沟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及博物馆建设项目规划》,地震遗址遗迹保护数字化工程及地震文物征集成为该规划的重要实施项目,并在灾后重建资金中列支了专项经费。2008年5月23日,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征集“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有关文物的紧急通知》特急件,组织各地文物收藏单位迅速启动了地震文物征集工作;2008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向各地和省直各部门发出《关于支持地震实物与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十余家文博单位积极筹措资金,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冒着余震的威胁,在地震灾区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迅速行动开展文物征集工作。该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11年底。

  为依法合规地开展该项工作,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并按相关程序组织完成地震文物的征集工作。2011年12月,“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数字化及地震文物征集领导小组”组织专家专赴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地13个文物收藏单位,对各地承担的《地震文物征集》项目进行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各地均能按照《地震文物征集方案》和《地震文物委托征集协议》开展有关地震实物、图片、音视和视频资料的征集工作,完成了地震文物征集数量,开展了一定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原则通过验收。同时,专家组对各地进一步完善藏品管理规范、加强地震文物的整理、保护和资料清理建档等工作提出要求。

  截止目前,四川省13个文物收藏单位共征集地震文物46万件(套、张),其中实物资料15万件(套),图片资料31万张,有关音视频资料4万余分钟。征集文物主要包括:地震破坏见证物、抗震救灾见证物、国际援助见证物、重建家园见证物和其他见证物等。这些藏品,为“一馆三地”,特别是北川地震纪念馆等博物馆、纪念馆举办相关展览奠定了基础,至2012年2月,“5.12”汶川地震文物征集工作全面完成。(四川省文物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