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在上的红木或迎价格回归
中低档红木原料“估值回归”
上周,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光福镇的工艺文化城,这里聚集了多家从事传统苏式红木雕刻和红木家具生意的经营户。记者发现,与人来人往的玉器、核雕等工艺品销售门店相比,几家红木家具的店铺人气就门庭冷落了许多,甚至其中有几家干脆是“铁将军把门”。
在一家红木家具店里,记者看到这里也是非常冷清,基本没有顾客光顾。说起最近有关红木跌价的消息时,已经从事红木雕刻和家具制作近40年的店老板曹海容并不讳言。他告诉记者,现在有些红木原料的价格确实有一定幅度的下跌,但主要集中在中低档的品种上。“比如缅甸花梨,去年高的时候大概2.4万元一吨,现在跌到了2万元一吨左右,跌幅近20%; 大红酸枝也从去年的16万左右一吨跌到了11万左右一吨了,”曹海容说。
同样从事红木家具生意的吴永军也承认,最近不少红木原料的价格确实跌了。“大红酸枝是2010年到2011年拉升较快的木材,因为大红酸枝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习惯用材,价值也得到公认,加上前两年红木家具厂家使用的大红酸枝量急剧增长,所以前年到去年,价格上涨大约在150%以上。但今年以来受经济形势影响,红木家具市场的投资缺乏后续动力,已现走低迹象。”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红木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即使位居红木高端品种的小叶紫檀,新年过后,价格也同样有一定程度的跌幅。原来每吨70万—80万元的小叶紫檀,现在已经跌至每吨50万—60万元,跌幅更是高达25%。
不过,另一方面,位于红木顶端品种的红木原料价格却只涨不跌,“比如超过1.6米长的小叶紫檀,已经超过150万元一吨,超过2米的更是快到250万了”,不过曹海容说,实际上很少有家具厂会用上等的小叶紫檀来做成家具,“做成家具的话成品价格太高了,很少有人会买,我们真正做家具的根本不敢进货。前两年小叶紫檀那么涨,都是有人在囤积,所以把其它品种的价格也带了上去,现在应该说其它品种的价格是回归正常了。”
红木家具价格意外坚挺
尽管红木原料跌价已经成为现实,那么,红木家具的价格是不是同样随之走低呢?近日,记者来到走访几家从事红木家具和古玩生意的店面调查时,却得到了不少红木店主异口同声的答复:红木家具价格并没有像红木原料同步下跌,相反却意外的非常坚挺。
一家专做红木家具和玉器的经营户告诉记者:“虽然红木原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因为现在人工成本等不断提高,红木家具怎么可能跌?就算外面有跌价的,估计都是材料比较差的那些,好的红木家具是不可能跌的。”
“买红木家具的顾客本来就不多,我们的生意主要都是靠熟人介绍,不过虽然买的人少,红木家具的价格其实没怎么跌,有的还在涨”,从事红木雕刻和家具制作近40年的曹海容向记者透露。他向记者介绍说,比如他自己设计制作的一张大叶紫檀写字台,大约2米长、1米宽,再加上一把椅子组成的两件套,去年卖28万元左右,但今年新完工的就涨到了30万元以上。再比如一套缅甸花梨做成的餐桌椅,目前售价2万多元,与去年相比也有小幅的上涨。“主要人工涨得太凶了,木工、雕花、油漆的人工费一个劲地涨,家具的价格不涨是不太可能的”。
红木短期价格或会下跌
“红木家具价格与红木原料价格走势出现偏差实际上是正常的现象。”从事红木家具生意的吴永军说,“很多人炒作都是炒作的红木原料,并非红木家具,家具还要算上人工和其他的成本,这么一大块成本增加进去之后的价格和原料价格没有可比性了,所以对于这些资金来说,家具是没什么炒作价值的,红木原料才是他们炒作的重点。”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由于红木产品资金占用量大,加上出现回落的趋势,苏州现在不少红木家具的生产商都开始存观望态度。“现在都以消化旧货为主,目前并没有考虑再进货了,主要是‘怕跌价’,先看看再说。”曹海容说。
专业人士倪国梁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特别是今年以来,除了位于红木原料最顶端的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等稀缺品种之外,其他品种的红木原料大多都下跌了10%-15%,有的跌幅甚至超过20%。这确实与游资的撤退有一定关系,也与经济不景气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有关。“实际上在2007年到2008年,红木价格在经过一轮爆炒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曾经历了从高到低的变化。”
“作为高档的木材,红木因为其特有的原料的稀缺性,的确具有一定投资价值,但目前都是游资在炒作,而且这些资金炒作时都是快进快出。”倪国梁说,红木短期价格可能会波动很大,反应不灵敏的话很容易被套,普通的红木投资者一定要谨慎。
别被“过度”套牢
从2010年开始,特别是在2011年,受到市场游资的爆炒,红木原料出现暴涨,从普通的大红酸枝(俗称老红木),再到高端的黄花梨、小叶紫檀,价格翻倍甚至几倍的比比皆是。大量游资进入红木市场进行炒作、屯货,导致市场上的红木材资源一度告急。
但随着炒作红木游资的快速撤离,导致前两年被爆炒的红木价格面临大幅下跌的调整,不少没来得及出货的普通投资者甚至被高位套牢。这就是红木被过度炒作带来的“恶果”。
实际上,去年以来,除了红木,不少投资品如和田玉、沉香,甚至包括白银等在内,均被游资所爆炒,这些商品不断涨价的消息不绝于耳。但同样,这些被过度炒作的商品,在今年甚至从去年底开始,就出现价格下跌、甚至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