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工地出现瓷片村民忙寻宝
记者陈坦
近日,通州区北大街司空小区对面的房屋正在进行施工改造。在施工中,工人从土里发现了大量的瓷器碎片,传言这些瓷器都是明清时期的古董。于是,不少村民蹬着三轮车,拿着铁锹来寻宝。
昨天,记者在司空小区对面的工地里看到,大片的旧房已被夷为平地。在被挖得坑坑洼洼的废墟里,到处可见成片散落的碎瓷片,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些许图案。五六个村民正在地里敲敲打打,刨出零零碎碎的瓷片。还有几个村民正在瓦砾里面挖沟刨坑,继续寻找瓷片。据记者目测,数千平方米的土地已经被挖出约有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深坑,其中有的坑直径超过十米,深达四五米。
“大家都挖我也挖,万一咱命好碰到了个好宝贝呢。”村民们大多是跟风而动。不少村民听说此地可能会挖出明清时期的古董,纷纷前来寻宝,有的甚至骑着三轮车来拉瓷片。“此前,工地的工人用铲车翻土时,带出了些瓷片,然后就有很多人来看热闹,有人说这是明朝的瓷片,还有人说是清朝的。”村民李大爷说,他从1989年开始着迷瓷片收藏,通过观察,他认为这里的瓷片大多是明末至清康乾盛世时期的。“清朝鼎盛时期的瓷片,绘画精美细致,而明末期间,人心惶惶,就连瓷片上的鸟都不精神。”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虽然不少人每天都来挖,可大家并没找到什么值钱的宝贝,大多只是挖到了一些破碎的瓷片。这些瓷片也引来一些古玩爱好者和潘家园古玩市场的小贩来收,价格在每斤50元左右。
“碎瓷片在运河附近很常见,这些在浅土层里埋的碎瓷片文物价值并不高,很可能是漕运遗留的残品。”胡先生是个古董收藏爱好者,曾在通州当地收集数万块瓷器碎片,他说,这片拆迁区在清代曾是衙门和科考的地方,随后一直是住宅区,由于该地紧邻瓷器胡同,古时从南方过来的瓷器从船上卸下后,分拣出来的破损瓷片便被扔在了这里。
对于村民跟风挖宝的行为,一名文物专家称,拆迁区过去离漕运码头很近,地表埋藏的碎片多为运输时扔掉的无价值碎片,因此居民在表层土壤里挖出有价值的文物的可能性很小。
律师说法
私挖文物应上缴
此外,北京凯亚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来超表示,根据《文物保护法》,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归国家所有,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不得哄抢、私分、藏匿。如果村民挖出的是文物的话,那么其哄抢行为违反了国家文物保护法,所以村民应该理智一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