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失传200载松花石砚重现世

  文化和人的活动成果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一类是精神文化。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我们称之为物质文化;人所创造的精神成果,称之为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有区别的。物质文化一定要有实物形态,而精神文化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的。

  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是和自然相区别的,人所创造的活动成果,它是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进一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就是文明。再狭义一点,就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文化,精神文化。摘自《邴正讲演录》

  城市晚报通化讯 松花石砚是历史名砚,始于明代,盛于清。是清代皇家御用的文房珍品,备受历代清帝所推崇。松花砚在清代被视为国宝,作为宫廷御砚专用,禁传世。随着清代的衰败与战乱,松花砚石也停采近200多年。近日,刘祖林雕出了失传200多年的第一方松花石砚,2007年,松花砚雕刻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刘祖林被国家轻工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制砚艺术大师”称号。

  步行10多里学习雕刻技艺

  近日,记者来到通化市“刘祖林松花石砚艺术馆”,这间馆舍位于通化市中心的闹市区,门亭装饰古朴、高雅,牌匾上写着“刘祖林松花石砚艺术馆”十个黑色大字。

  馆内藏有刘祖林雕刻精美的各种款式、造型的现代松花石砚近千方,墙壁上挂有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吉林省文化厅颁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花砚雕刻技艺的牌匾。

  今年62岁的刘祖林告诉记者,他出生在集安市清河镇的一个小山沟里。爷爷会刻砚台,他当时就当业余爱好学了一些。刘祖林的父亲也是个巧匠。小时候,父亲除了刻砚台,还用木头板刻一些工艺品。受他们的影响,刘祖林从小就喜欢用泥捏东西,或者在石头上刻图案。

  初中时,刘祖林一家搬到通化市庙沟,当时还没有公共汽车,他就步行来到10多里外的工艺美术厂,趴在临街的窗口看工人们雕刻金鱼等小物件。 1973年,刘祖林来到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工作。“我刚进厂时,厂长问我喜欢干啥活儿。我说喜欢刻石头,把我安排到雕刻车间就行。当时厂长很惊讶,认为雕刻都是女工做的活儿,你一个男人能坐住吗?有耐心吗?我当时很干脆地说“能”。我刚到车间里,大概有20多个男工,可干了10年后,加上我整个车间就剩下两名男工了。”刘祖林说。

  1973至1974年,刘祖林与同事们雕刻安绿石(产自集安市的一种绿色石头,现叫集安玉),当时的产品主要为仿青铜器的鼎、炉、熏、尊、花鸟鱼虫、人物等,产品在广交会上出口,给通化市创了不少外汇。“那几年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锻炼,厂内的设计师都很有名气,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少美术知识。那时没有电脑,我们还一块出去给商店橱窗画广告,给各个单位画展板。上世纪70年代末,我还专门进修了3年篆刻,当时我就立志将来做一名雕刻艺术家”刘祖林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仿制青铜器雕刻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景气,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开始寻找新的雕刻材料,准备开发新的产品。“1977年春天,厂里成立了新产品开发研制小组,我也被抽调出来加入小组。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找矿小组跋山涉水,去了很多地方寻找,却一直没有找到松花石。”

  雕出失传200年的松花石砚

  1979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卖瓜子的农村老汉提供给厂长一块鹅蛋大小的石块。厂长立即安排刘祖林进行磨制抛光。几小时后,一方圆润细腻的自然型小砚出现了。这使大伙意识到这可能就是多年来大家梦寐以求的松花石。

  试墨后,滑而不拒墨,涩而不滞笔,呵气成水,手指一按出现一圈湿印,贮墨后经久不涸。为了进一步考证,厂长连夜坐火车赶往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他透过珍宝馆玻璃展柜,拿出掌中的小砚与珍藏的清宫御用松花石砚(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随身携带的小葫芦砚)反复比较,发现无论是颜色还是石质、纹理都和松花石十分相像。“回厂后,大家信心百倍,不久就在二道江长胜附近的仙人洞发现了松花石,后来又在通化县大安镇湖上村找到了松花石。当地老百姓称那个山洞为蝙蝠洞,从迹象表明这两地都属清代御用松花石开采的老坑遗址”刘祖林说。

  大家采集到石料后,研发小组做了三方砚台,厂长背着砚台到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荣宝斋文物店去请教专家,他们不约而同地确认这就是已经失传200多年的松花石砚。得到这个喜讯后,找矿小组重赴浑江北岸,根据矿脉的走向,顺着山势组成了拉网式的阵容横向搜索,终于在大安镇湖上村找到了优质的松花石矿。大家伙忙了几个月,1980年5月第一批试制生产的松花石砚问世了。”

  1980年5月25日,首批生产的52方松花石砚运抵北京。吉林省工艺美术学会和荣宝斋文物商店在四川饭店联合举办了“松花石砚欣赏鉴定会”。经过检测,失传已久的松花石砚得到确认,终于重见天日。

  “命运的机缘让我雕出了失传200多年的第一方松花石砚。”刘祖林感慨地说。刘祖林凭着多年的经验,给松花石砚总结了六大系列,分别为绿色、紫色、花色、黑色、白色和黄色。

  传承雕刻技艺 带出百名学员

  2005年秋,倾注了刘祖林半生心血的“刘祖林松花石砚艺术馆”终于面世了。馆内有刘祖林亲手设计雕刻的稀世精品和历届国家级和省、市级博览会大奖赛的获奖作品。几年来,艺术馆作为通化市旅游局的涉外旅游定点单位,接待了大批日本、韩国及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的观光旅游团体。

  2007年6月,松花砚雕刻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刘祖林被国家轻工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制砚艺术大师”称号。2010年,刘祖林又被评为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

  2011年,刘祖林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花砚雕刻技艺传承人。“我从90年代末开始就教授我的亲戚和朋友雕刻松花砚,现在已经开办了工厂,目前我已经带出来近100多个学员了。目前,刘祖林已与通化师范学院达成协议,该学院大专班将开设松花石砚雕刻课程,聘请刘祖林为客座教授。(记者 王耀辉 报道/摄来源城市晚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