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荣宝斋触摸“活文物”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农展馆热热闹闹地举办。北京老字号荣宝斋的展位前,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观众。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木版水印高级技师高文英一手扽着宣纸,一手指着上面的画给观众讲解:“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有勾描、雕刻、印制和装裱四个过程。拿到一幅画,首先要根据原作笔迹的粗细、曲直、枯润、刚柔以及深浅浓淡变化,将画面‘解剖’成几个部分,分别勾描在薄如蝉翼的半透明纸上,然后再把这些纸分别粘贴在坚硬的木板上(一般为杜梨木),持刀雕刻成若干版块,再对照原作由浅入深,依次叠印。我给大家展示的是其中的一个过程:印刷……”
高文英印制的是齐白石的《菊酒图》,她先在雕成花朵形状的木版上刷上清水,盖上湿毛巾,让水汽渗进去,然后用毛笔蘸上红色颜料沿花瓣走向在木版上涂抹几笔,又在花心部分轻轻涂上几许黄色,然后把宣纸拓在木版上,用一个裹着马尾毛的耙子轻轻按压,揭起来的时候,一朵菊花呈现在观众面前,花瓣上红黄两色过渡自然,色泽鲜艳饱满。人群中发出一阵阵惊叹。“你们的画都是这么‘按’上去的吗?”有人发问。“我们不叫按,叫印。”高文英被逗乐了。小女孩刘佳看得入了迷,跟爸爸说:“我长大了也要像阿姨一样印画。”更多的观众则是聚拢在展卖柜台前,买一幅画带回家。“以前觉得200多块钱买一幅画不划算,看了展示才知道,这是从老祖宗那儿传下来的手艺,不容易呀!”观众高国祥捧着刚买的画如获至宝。
农展馆的展览就到2月15日,不过在位于琉璃厂的荣宝斋老店里,这样的展示天天都能看到。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传承和发展了古老的雕版印刷术,被称为“活的文物”,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技术主要用来复制一些书画大师的名作,让书画爱好者得以拥有心仪的“大师作品”。复制所用纸、墨、色等原料均与原作相同,加上数十年的经验和精湛技艺,成品“几可乱真”。20世纪50年代,荣宝斋用木版水印技术复制了齐白石画作《白茶花》,把真迹和复制品放在一起,齐白石打量许久竟然辨认不出哪个是真迹,摇着头感叹:“分不清,分不了啊。”
木版水印工艺极其繁复,一幅不足一尺高的画就要刻七八套版。像《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这样的鸿篇巨制,刻版数量分别是1667块和2150块,用时七八年才完成复制。为了让中外游客了解这项神奇的技艺,从2008年奥运会开幕那天起,荣宝斋在店铺西头一层大厅设立了木版水印工艺坊。数百平方米的大厅里,4张朱漆桌案一字排开,4位师傅分别向观众展示勾、刻、印、裱四道工艺,感兴趣的观众还可以自己动手体验一下。不少游客看完后激动地说,这是最朴实的也是最精彩的表演,它不是炫技,而是在用精湛的技术来展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一些来参观访问的外国专家评论:“我们欣赏了这些精美的复制品,认识到中国文化历史的悠久。一千多年前流传下来的雕版印刷技术,竟能使复制品与原作分别不出来了,真是太神奇了。”
“荣宝斋就是一个美丽的中国故事!”作家余秋雨参观完荣宝斋这样感慨。每一个逛完荣宝斋的人,收获的不仅是艺术品,也是一个美丽而多彩的中国故事。
(照片由荣宝斋提供)
【温馨提示】
地址: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号
时间:9:00-17:30
电话:63039098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